1999年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生殖内分泌博士研究生毕业,一直在生殖中心从事辅助生育技术的研究工作,对人类卵泡和胚胎的生长发育调控有全面的了解和较深的造诣。1998年结束了在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短期学习后在中山医生殖中心建立了单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于1999年取得了我国首例对性连锁性疾病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成功妊娠。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进一步巩固了本中心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为本中心随后对染色体病的植入前诊断打下扎实的基础,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并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001年作为主要成员之一获得国内首例染色体易位PGD诊断的成功。2005年摸索DMD单个卵裂球细胞PCR技术的反应条件,现已可成功同时扩增缺失位点和紧密连锁的STR位点,从而进行单体型分析。2006年建立染色体单体型分析技术,可通过鉴别胚胎是否携带致病染色体进行诊断。同年开始对卵子极体PGD技术进行研究,并作为主要成员获得国内首例染色体易位携带者极体PGD的成功妊娠和分娩。2007获得国内首例应用单体型分析技术进行DMD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的成功妊娠分娩。
2001年10月至2002年9月赴美国纽约大学做访问学者,课题为人类合子的DNA甲基化类型的研究,论文在2003年10月全美生殖医学年会上大会发言,并于2005年2月发表在《Molecular Human Reproduction》。200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进行人类卵子miRNA谱的研究以来,运用芯片技术检测卵子不同发育阶段miRNA的变化,并建立looped实时RT-PCR技术验证芯片结果。同时也应用FISH技术、偏振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等进行正常卵和非整倍体卵纺锤体结果的研究。相关论文已在《Fertil & Steril》发表。
申请者已获1999年度校级优秀研究生奖,2000年度南粤优秀研究生奖(省级),以及2003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篇论文被评为广东省医学会优秀论文,一篇论文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先后三次在全美生殖医学年会上大会发言。现为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生殖医学分会委员、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编委会委员、中华医学广东省妇产科分会秘书,以及广东省妇产科分会内分泌小组秘书。
工作经历
-
中山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 教授, 1996-09至现在
教育经历
-
中山医科大学
生殖内分泌, 博士, 1997-09至20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