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岭副教授,博士,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师。目前主要从事畜牧业环境影响研究。<br> 2001进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内容为采用中德合作项目中引进的基于田间测定箱的连续自动测定技术,定量观测了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体系CH4和N2O的吸收与排放特征,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br> 2004年赴加拿大农业部研究所(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读博士后,主要研究任务是:1)验证反演式气体扩散模型在非定常、多源等复杂条件下的准确性;2)探讨了如何应用该模型连续测定畜牧生产体系的甲烷排放特征,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3)同时,还比较了该模型与经典微气象学模型(质量平衡技术)在观测畜牧生产过程中甲烷排放时的灵活性与简洁性;4)此后,还用该模型定量测定了肉牛养殖场和沼气设施的甲烷和氨排放特征,并验证IPCC关于甲烷排放因子的准确性。<br> 2008年回国,在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任教。并主持或参与多项有关畜牧环境影响的研究。2008年参加中德合作科研项目“Recycling of organic residues from agricultural and municipal origin in China”第一子课题“Farm-gate balance for animal production”,主要负责定量测定养猪场尺度甲烷和氨的排放通量,并在2010和2011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德国进行研修。2011和2013年分别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资助,主持面上项目2项(编号:41075105,41275163),参与1项(编号:31272247),研究内容主要是开路式激光仪、反演式气体扩散模型等技术定量观测养殖场上甲烷、N2O与氨的排放规律,并通过构建模型估算我国主要养殖业的气体排放机制及其减排措施的技术集成。<br> 目前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Atmospheric Environment、Journal of Air and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等SCI期刊上发表文章16余篇。
工作经历
-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高级实验师, 2008-08至现在
-
教育经历
-
中国农业大学
植物营养, 博士, 2001-09至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