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红,女,汉族,1969年7月生于四川省资中县。201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9年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珠江学者)、2012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91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获农学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作物营养与施肥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历任讲师、副教授,2003年破格提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营养生理学、植物营养遗传学和根系生物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和推广工作。现为福建农林大学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土壤学会植物营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植物营养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植物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国际酸性土壤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根系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植物土壤磷学会常务理事和法国国家农业研究所(INRA)根系协作网国际顾问等多项学术职务。曾获教育部第九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第十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教学二等奖、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2014年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4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2014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5年入选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br>在科研方面,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七项,包括重大一项、杰青一项),科技部973重点基础研究项目课题(两项),美国McKnight作物国际合作项目(两项),教育部项目(三项)和农业部课题(两项)等在内的国家国际重大科研项目。在作物根构型定量分析及三维重建、磷效率生理和遗传改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创建了一系列作物根构型定量分析和三维重建体系,对大豆、菜豆核心种质磷效率进行了系统评价,初步阐明了磷高效根构型特性及其生理和遗传基础,定位到一些与磷效率密切相关、控制根构型的QTLs,克隆了多个调控根构型和磷效率的关键基因,获得了一批根系性状改良的磷高效大豆转基因材料。迄今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如PNAS等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多篇,影响因子大于6的SCI论文16篇,总影响因子超过300,H指数为25,SCI引用次数超过1760。出版专著3部,获得国家专利10个。上述研究成果,被选为科技部“973”项目十周年纪念活动农业领域的标志性成果之一。2012年还应邀在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5年影响因子9.0)上发表综述论文。系统阐述了只有将遗传改良与磷肥的合理施用、最佳栽培模式等综合考虑,才可能同时获得作物养分(磷)高效和高产的学术观点。2014年,应邀在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5年影响因子9.8)上发表综述论文,系统论述了作物控制磷动态平衡的基因调控网络。说明本团队在作物养分高效遗传改良方面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br>在教学方面,用英文讲授了两门研究生专业课《高级植物营养学》和《根系生物学原理》,以及一门本科生课程《植物营养学》。教学效果良好,为植物营养学和根系生物学研究培养了一批高级人才。主讲的研究生专业课《高级植物营养学》获华南农业大学2002年研究生教学评估第一名、教育部第十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教学奖二等奖。2003年在华夏英才基金会资助下,结合多年的教学科研成果,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学术专著《高级植物营养学》。该书经教育部严格评审,确定为“2004-2005年度研究生教学用书”,目前已被国内多家大学用为研究生教材或主要参考书。2007年与严小龙教授、年海教授等合作,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根系生物学:原理和应用》一书,这是国内迄今首部关于根系生物学的专著。2009年5月,成功地主办了第7届国际酸性土壤学大会,并主编出版会议论文集《Plant-Soil Interactions at Low pH: A Nutriomic Approach》。2011年作为第二导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方素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工作经历
-
福建农林大学
海峡联合研究院, 教授, 2015-11至现在
-
华南农业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教授, 2003-12至2015-10
-
华南农业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副教授, 2000-12至2003-11
教育经历
-
华南农业大学
植物学, Doctor, 1995-09至1998-12
-
华南农业大学
土壤农业化学, Master, 1991-09至1994-06
-
华南农业大学
植物营养学, Bachelor, 1987-09至19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