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春雷,女,1977年4月生。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副教授。1999年和2002年在华中农业大学先后获得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学位和微生物学硕士学位,200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2009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11年1月-2012年1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康奈尔大学食品科学系Martin Wiedmann实验室从事“沙门氏菌血清分型分子方法”的博士后研究。
主要从事食品安全、食品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致力于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自动检测分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及食源性致病菌分子生态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
“十五”期间,参加了上海市重大专项“主要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05DZ19101)、上海标准专项“食品中重要致病菌PCR检测技术研究”(05DZ05007)、国家奶业重大专项课题“乳品质量安全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02BA518A-06)和国家863课题“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基因芯片的研制”(2005AA2Z2060)等课题;“十一五”期间,参加国家自然基金课题“沙门氏菌特异性检测靶点的发掘”(3077179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专项课题“食品中病原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及设备的研究开发”(2006BAK02A14)、国家863课题“原壳小球藻叶黄素代谢网络的改造”(2006AA02Z226,第二完成人),主持上海市科委重大专项“上海食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二期建设”子课题(06DZ22208,子课题主持人)、上海市重大专项“城市猪肉产品安全检测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子课题(07DZ19508)、上海市科委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主要食源性致病菌快速分子检测试剂盒的研制”(071422011)、上海市科委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食源性致病李斯特菌检测的内控标准物质研制”(08142200700)、上海市技术标准专项“食用农产品检测技术国家标准研究制定”子课题(08DZ0504200)、上海市技术标准专项“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定量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的研制”(10DZ0503500)等,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的沙门氏菌血清分型分子靶点的发掘及其基因的功能分析”(31000779)、国家自然基金广东联合基因“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遗传多样性及危害机制研究”(U1031003)子课题、“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动物源性食品产业链中重要化学危害因子控制技术及致病微生物溯源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2012BAK17B10)子课题、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活菌内标的研制及其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PCR检测中的应用”(2011IK147)子课题以及上海市科委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项目“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无毒检测及溯源体系的构建”(11495810600)子课题等。
2003年在第五届亚太藻类生物技术大会上获得最佳墙报奖。2005年11月赴日本大阪城市大学进行“食品与健康”学术交流。2006年7月获得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国际食品微生物快速自动检测技术培训中心奖励基金,赴美参加第二十六届国际食品微生物快速自动检测技术培训班。2007年组织举办了第三期“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培训班”。2008年参加第十四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并作分组报告。2009年赴泰国参加第一届国际食品微生物分子检测方法研讨会暨培训班。2011年8月赴美国密尔沃基参加国际食品安全保护协会(IAFP)第100届年会,并在“Applied Methods”分会场做口头报告。2012年8月赴巴西参加第十六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2009年获上海交通大学“晨星青年学者奖励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才一等奖。2011年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二等奖(“犬猫科宠物12种重要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发表论文40篇,其中SCI收录17篇;在GenBank中登录新基因8个;参编专著3部;申请发明专利17项,授权8项。
工作经历
-
上海交通大学
农业与生物学院, 研究员, 2016-12至现在
-
上海交通大学
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讲师,副教授, 2006-10至现在
教育经历
-
上海交通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 Doctor, 2002-02至2006-09
-
华中农业大学
微生物学, Master, 1999-09至2002-01
-
华中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Bachelor, 1995-09至199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