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学科带头人,桂林理工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广西高校教学名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中国黄金协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矿业协会矿业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广西地质学会岩溶水工环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地球化学协会会员,《桂林工学院学报》编委,《矿产与地质》编委,《矿业研究与开发》理事,基础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基础地质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基础地质学》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课程负责人,《塑造地球的工程师——地质作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负责人。<br> 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4部,在《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地球化学》、《矿物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地质地球化学》、《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现代地质》、《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生态学杂志》、《国土资源遥感》、《地质与勘探》、《物探与化探》、《黄金》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三大检索和中文核心期刊40余篇。两次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一次三等奖,1988年被授予《陈国达地洼学说》奖金二等奖。主编的《普通地质学实习》和《地球科学概论》多媒体课件,获自治区和全国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奖。主持的《基础地质教育阶段"兴趣驱动-实践贯通-强化能力"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项目获自治区教学成果特等奖。<br> 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和成矿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先后对广西、贵州、山东、内蒙、新疆、西藏十几个省份数十个矿床开展过找矿研究,在成矿构造、构造地化与动力成矿理论和找矿实践方面科研成果较为突出,在国内较早就开展了构造地球化学方向的研究并具有影响。此外多年来对酸沉降地区汞的污染来源、分布及迁移转化机理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具有一定影响。该方向的研究工作已得到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两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和一项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资助。
教育经历
-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研究生, 1982-08至1985-12
-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专业, 研究生, 1982-08至198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