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洪华山,男,1964年8月出生,副院长,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br>2、大学开始受教育经历<br>1981.9-1986.7 福建医科大学本科学习,获医学学士学位<br>1988.9-1991.7 福建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医学硕士学位,<br>1997.9-2001.6 北京大学医学部攻读博士研究生,获医学博士学位,<br>3、研究工作经历<br>1988-1991年福建医科大学攻读硕士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在国内首先开展了人体骨髓细胞长期培养的研究并把核仁组成区相关的嗜银蛋白(AgNOR)首先应用于骨髓细胞长期培养的研究领域中,相关研究成果《人体骨髓细胞长期培养的研究》和《AgNOR在骨髓细胞及其长期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应用》分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第二作者),三等奖(1998年,第一作者)。<br>1993-1998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在福建省首先开展人体脐带内皮细胞的培养并主持开展省卫生厅课题《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研究,在国内外首先进行了糖基化低密度脂蛋白(GLDL)和在国内首先进行胰岛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GLDL能通过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增加内皮对单核细胞的粘附作用而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丰富了糖尿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的理论,相关成果《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及糖基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其的损伤》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第一作者)。<br>1999-2001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负责省科技厅科技项目《胰岛素诱导心肌肥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研究结果提示:胰岛素可能参与心肌肥厚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并在国内外首先证明胰岛素可通过(1)促进心肌细胞肥大 (2)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3)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外基质FN的沉着等机制和途径而诱导心肌肥厚。成果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2003,第一作者)。<br>1998年-2001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攻读博士期间,同时负责福建省教育厅《氧化型胆固醇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课题研究,结果在国内外首先发现氧化型胆固醇(Triol)这一物质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而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中起重要作用,从而促进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相关论文发表在《中国药理学通报》和 《Biochemica》等杂志上,成果获 2004年福建省科技成果三等奖(第一作者)。<br>2000.3-2001.10在美国新泽西州心脏病医院研究期间(高级访问学者),进行NIH资助课题的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慢性缺血/冬眠心肌壁内小冠脉的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重构特殊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关论文在美国2001和2002年ACC科学年会上宣读和展版,获得反响,论文《Remodeling of small intramyocardial coronary arteries distal to a severe epicardial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在ATVB杂志上发表(均为第一作者)。<br>2002-2003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指导研究生进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利钠变化的系列研究》的课题研究,相关成果获2005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作者)。<br>2009年-2011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干部病房,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的项目《心肌梗死前后联合运动训练对大鼠生存率、左室重构和心脏功能的影响》获国家自然基金科学部主任基金的资助,项目编号:30940077,已完成课题研究,并培养了一位博士研究生,已发表SCI源论文1篇, Effects of exercise of different intensities on the angiogenesis, infarct healing, and function of the left ventricle in 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 rats,Coron Artery Dis. 2011;22(7):497-506.<br>2011年-今,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干部病房,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STIM-1/Orai-1-TRPC-1信号通路在高血压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和意义》获2011年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资助,编号81170143。现在按计划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