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晓光,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九三学社社员。<br>2003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5和2008年分别获得西北大学动物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2011年破格副教授,2014年特评晋升教授。2009-2010年获得日本文部省日本学术振兴基金 (JSPS) 赴京都大学 (Kyoto University)高级访问学者;2013-2014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博士后研究。现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 (IUCN/SSC) 专家,中国动物学会灵长类专家组成员,中国动物行为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陕西省动物学会常务理事,美国灵长类学会 (ASP) 荣誉会员、多种SCI期刊审稿人等。获得教育部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中国优秀动物生态学青年工作者奖、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自然科学进步奖一等奖、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西安市第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多项奖励。主要以秦岭金丝猴为研究对象,开展行为生态学、保护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研究课题包括秦岭金丝猴社会组织结构及其维持机制、交配与繁殖策略、社会联属关系与空间配置等内容;研究成果被“CCTV”,“美国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等多家媒体报道。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专项基金、西北大学首批“优秀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中国科学院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基金、日本COSMO基金、美国PCI基金等10余项,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先后发表SCI论文40余篇。指导大学生在 “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陕西省特等奖,并被评为优秀科技辅导员,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其中第一作者论文(并列通讯作者)“Satellite telemetry and social modeling offer new insights into the origin of primate multilevel societies”在国际顶级综合类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影响因子IF=11.47),揭示了灵长类MLS系统的多样性,及其多起源的进化机制;被评选为“2014年度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十大事件”,并在中国动物学会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上,被《中国动物学会八十周年回顾》被作为亮点特别点评。<br>通信地址: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邮编 710069 <br>Tel \ Fax: 029-88303304 E-mail: qixg@nwu.edu.cn
工作经历
-
西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2008-09至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