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权,男,1965年1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双博士后,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86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地质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6月毕业于成都理工学院石油系,获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7月至2002年7月在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5月至2006年11月在美国St. Louis University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自然资源部“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主任、“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成员、兼任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秘书长。
近几年来,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构造动力学与油气地质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对“三江“褶皱带、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新疆库米什盆地、松辽盆地的构造动力学机制、构造动力学演化、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等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主持已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国家“十三五”、“十二五”、“十一五”、“十五”、“九五”科技重大专项、省部级及企事业科技攻关项目100余项,形成了 “盆岭耦合-盆山耦合”辩证统一的构造耦合观。在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南缘及松辽盆地成盆动力学与盆地叠合特征等方面都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构造地质学》一部,出版《川东高陡构造动力学成因机理与石炭系天然气富集规律研究》专著一部。已先后在“Scientific Reports”、 “ACTA GEOLOGICA SINICA” “北京大学学报”、“高校地质学报”等不同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先后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均排名第一)、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四次(其中三次排名第一),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排名第三),地矿部科学技术四等奖一次(排名第一)。2003年获四川省“十佳青年教师”称号,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 国家级人选,2010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教育经历
-
成都理工大学
石油地质, 博士, 1996-09至1999-06
-
成都地质学院
构造地质学, 硕士, 1986-09至1989-06
-
南京大学
地质学, 学士, 1982-09至198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