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心安(曾用名:邓新安),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生物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创始人,农业易相发展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助理研究员;中国乡镇企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信息处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规划处处长;中国科学院交叉科学中心特聘研究员。在《中国科技论坛》《浙江大学学报》《经济纵横》Agricultural Systems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部分被《新华文摘》SCI、SSCI等转载、收录或引用;起草一系列研究报告和科技管理文件。曾应邀访问美、英、法、德、意、瑞士、荷兰、奥地利等国研究与科技管理机构或进行合作研究。首次研究提出了生物经济的规范定义;系统研究提出了生物经济的特点、时代特征,经济时代年表,未来农业人本化,以及“农业第三次拓展”“农业易相发展”“新型农业体系”“五轮模型”等概念或假说,并开始得到有关部门和学者越来越多的应用或引用;开拓“生物经济与农业发展”相结合研究新领域,构建起生物经济发展的“五位一体”思想体系,系统研究并创造性提出具有学理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原创理论——农业易相发展理论。<br><br>代表作:
1.邓心安,万思捷,朱亚强.国际生物经济战略政策格局、趋势与中国应对.经济纵横,2020(8):77-85.
2.邓心安,李嵘,郭源.生物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科技促进发展,2019(9):997-1002.
3.邓心安.生物经济与农业绿色转型[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07.
4.邓心安,郭源,等. 生物经济的概念缘起与领域演进[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8(2):50-55.
5.邓心安,曾海燕. 农业易相发展理论的“五轮模型”及其功能[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4):29-35.
6.邓心安,刘江.农业形态演变与绿色转型的目标模式[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14(1):1-6.<br>7.邓心安,王世杰,曾海燕.农业易相发展理论的缘起及其时代意蕴.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28(9):88-93+99.<br>8.邓心安,张应禄.经济时代的演进及生物经济法则初探.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0(2):144-151.<br>9.Xinan Deng, Yuzhou Luo, Xiusheng Yang, et al. Impact of resources and technology on farm production in northwestern China. Agricultural Systems, 2005,84(2):155-169. (SCI/SSCI)<br>10.邓心安,王世杰,姚庆筱.生物经济与农业未来[M].商务印书馆,2006.12.<br>11.邓心安,廖方宇.科研项目管理中几个关系研究——关于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科研项目.航天工业管理,2004(6):10-13.<br>12.邓心安.生物经济时代与新型农业体系.中国科技论坛,2002(2):16-20.<br>13.邓心安.21世纪初科技发展趋势与我国科技政策的战略选择.中国科技论坛,2000(1):10-15(新华文摘,2000年第5期)<br>14.邓心安等(主执笔).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实施纲要(业务部分),中国科学院,1999.<br>15.邓新安.福州市外向型农业发展与创汇农业基地建设.地域研究与开发,1994,13(3):26-30.<br>16.邓新安,楼兴甫.“一江两河”地区农业开发项目评价方法探讨.西藏经济探索,1992(1):49-53+43.<br>
工作经历
-
-
中国科学院
计划财务局/综合计划局, 职员、副处长、处长, 1994-09至2002-02
-
中国科学院
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 1985-08至1994-08
教育经历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经济地理, 1988-08至1991-06
-
华中农业大学
农业经济/土地利用与规划, 1981-09至198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