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浏阳籍,2007年毕业获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工程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型地下洞室群稳定性分析与动态设计优化、三维岩石节理力学特性与本构模型。目前,主持十三五重点研发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与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面上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多项;主持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两河口水电站地下厂房洞群、乌东德水电站导流洞、浙东塌方隧道等工程科研课题多3项,负责实施了拉西瓦水电站地下洞室群、锦屏二级水电站地下厂房枢纽工程、白鹤滩地下洞群等重大工程课题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ISTP论文30余篇,取得专利10余项,撰写科研报告30余本,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奖等多项。 <br><br>一直以来专注于高应力下大型地下工程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针对大型地下工程洞室尺寸大、穿越的地质单元多、多洞室相互交叉影响、分层分部开挖过程中力学行为演化复杂等问题,提出或建立大型地下洞群主动式动态闭环反馈分析方法、基于围岩破坏形迹的宏观地应力分析方法、考虑地层剥蚀效应的地应力非线性反演方法、描述围岩参数动态演化的硬岩劣化模型(RDM)、基于强度折减原理的洞群整体安全系数计算方法、融合多元信息的参数识别技术、洞室分层开挖的围岩安全管理等级、大型洞室破坏模式与工程调控阵列、隧道塌方灾害远程遥测与自动预警方法等,从而形成一套由岩体卸荷力学模型与稳定性评价指标→ 洞室群稳定性数值仿真分析新方法→ 围岩支护设计优化与定量控制技术构成的适用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下大型地下洞室群稳定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近年,进一步在岩石三维节理表面特征分析、岩石结构面三维重构、自然岩石节理剪切力学特性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工作。<br><br>研究领域:岩体高应力测试与深切河谷区三维地应力场反演、地下工程稳定性分析、大型洞室群施工过程动态反馈分析与设计优化、岩石自然结构面力学特性与三维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