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翔,男,1987年12月生,博士,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导,水泥基生态修复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公路学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会理事,主要从事边坡防护与生态修复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冻融循环作用下植被混凝土肥力演变过程与可持续性研究”(5167833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生态修复材料冻融损伤机理及抗冻强度耐久性改良技术”(2017YFC0504902-02)、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沸石协同生物质炭增强砂性植被混凝土肥力与土工性能的效应及机理”(D20221203)、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下牢溪小流域岸坡生态-岩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2019001)、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1项“聚丙烯纤维改良水泥基生态护坡基材冻融特性的试验研究”(KF2016-05)等项目。此外,还先后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工程岩面-基材-植被养分循环研究”(51678384,第二参与人)、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边坡生态防护持续性限制克服的关键技术研究”(2016CFA085,第二参与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工程扰动区植被恢复工程基材特性及其修复机理研究”(50879043,主要参与人)等项目。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土壤学报》、《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山地学报》、《冰川冻土》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转让3项,实审中的发明专利5项。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成果一等奖2项(2016年,排名2/7;2019年,排名5/10)、湖北省成果推广奖二等奖1项(2019年,排名6/13)、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15年,排名9/15)、水利部水利先进实用技术认证1次(排名3/9);参与起草了国家能源行业标准《水电工程陡边坡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规范》(NB/T 35082-2016)中/英文版(排名4/44)和《水电工程边坡植生水泥土生境构筑技术规范》(NB/T 10490-2021)中文版(排名6/64);联合出版专著2部(《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理论与实践》,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年,排名4/5;《水电工程扰动区植被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科学出版社,2017,排名5/6)。担任《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Catena》、《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工作经历
-
三峡大学
土木与建筑学院, 副教授, 2017-07至现在
-
三峡大学
土木与建筑学院, 讲师, 2014-07至2017-07
教育经历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岩土工程, 博士, 2011-09至2014-06
-
三峡大学
岩土工程, 硕士, 2008-09至2010-06
-
三峡大学
土木工程, 本科, 2004-09至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