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员。山东农科院首批学术专家,奶牛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繁殖实验室负责人,硕士生导师。主持科技部“863”、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转基因重大项目子课题、山东省良种工程、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基金、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山东省重大攻关项目和企业联合项目等10多项。作为第二主持人参加“863”、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牛行业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项,省级项目10多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9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46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23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Chinese J Biol》编委;《J Dairy SciI》《Anim Reprod Sci》《PLoS One》《Immunology》等19个国外学术杂志审稿人;制定并实施山东省地方标准4项;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行业优秀论文奖2项;已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5名。取得阶段性成果如下:<br>(1)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种公牛精液品质常规评价和分子评价、奶牛X和Y精子分离鉴定、基因的分子遗传特性及功能研究、奶牛遗传缺陷病检测、DNA亲子鉴定、生产性状相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多个技术平台,发现与奶牛生产性状密切相关的分子标记30多个,部分揭示了分子标记的作用机制和调控机理;<br>(2)在奶牛品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种公牛的后裔测定等方面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创建了310头遗传质量达到奶业发达国家水平的种子母牛群,其中高乳蛋白核心种群61头;课题组自主培育出优秀验证公牛53头,其中培育出2012年CPI1全国排名第一、第二的优秀验证公牛,2013年又有4头公牛CPI1排名进入10位,在全国46个种公牛站中位居第一;<br>(3)研制出无动物源性的精液高效稀释液3种,建立了牛精液高效生产、保存技术体系,示范种公牛站种公牛年冻精产量由2.28万剂/头/年,提高到3.2万剂/头,最高的达7.5万剂/头/年,达到了奶业发达国家水平;<br>(4)经对公驴繁殖特性及精液生物学特性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在国内外率先研制出驴冷冻精液产品,并进行了小规模的人工授精试验,申请了国际发明专利,建成了驴冷冻精液生产线,为驴遗传改良及品种保护提供了技术基础。<br>(5)经申请人提议,2014年7月双方联合出资,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驴基因组学研究。作为驴基因组项目的负责人,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完成德州驴基因组序列测定和组装工作,实际发现驴基因组约由2.68亿个碱基对组成。同时还收集到了国内12个地方驴品种的样品、欧洲6个驴地方品种、藏野驴、蒙古野驴、肯尼亚、吉尔吉斯斯坦、伊朗、澳大利亚等国地方品种样品,重测序工作正在进行中,有望绘制出驴的基因组精细图谱,鉴定出影响皮、肉、奶、生长速度、繁殖力、抗病性等性状的关键基因和遗传变异,在未来率先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驴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和制定国际标准,为培育肉用驴、奶用驴及胶用驴提供技术支撑,并从分子水平上解码该物种的群体遗传、进化规律。
工作经历
-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
繁殖育种研究室, 副研究员、研究员, 2003-07至现在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
分子免疫研究室, 助理研究员, 1997-07至2000-06
-
江苏省洪泽农场中学
高三教研组, 中教二级, 1989-07至1994-08
-
教育经历
-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生物学, 博士, 2000-09至2003-06
-
山东师范大学
动物学, 硕士, 1994-09至1997-06
-
淮阴教育学院
生物学, 大学专科, 1987-09至198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