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在韩国材料科学研究所、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美国纽约州立大学Buffalo分校物理系,以访问学者等身份从事磁学和磁性纳米材料的研究工作。
在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磁性和输运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一)发现了新的Fe3Se4基无稀土硬磁体系,阐明了其磁晶各向异性的起源;揭示出其高矫顽力性能和矫顽力机制。利用Cr掺杂显著提高了Fe3Se4纳米结构的硬磁性能;在不含稀土和铂的铁基化合物中发现接近钕铁硼的高磁晶各向异性常数,成为现在国际学术界无稀土永磁材料研究的热点。二)制备了零维超导NbC(C)-C复合材料,发现量子尺寸效应引起超导NbC纳米晶产生库伦阻塞效应和单电子隧道效应。三)制备出具有壳/核微观结构的宽频带微波吸收FeCo/C纳米复合物。人工构筑出核/双壳层微观结构,阐明了界面极化对该类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发现了阻抗匹配调控的微波吸收增强效应;揭示了无序调控微波吸收材料频带红移机理。四)建立一步制备具有窄相区特征的铁基β-FeSe超导体单晶纳米片的化学溶液方法,发现β-FeSe与成分相关的反铁磁序-超导序-反铁磁序转变。五)在研究WTe2、Cr2Ge2Te6、Fe3Se4、β-Fe1-xSe等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低维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电性和磁性调控等科学问题的基础上,发展了高温有机化学溶液法自下而上合成新型 (β-Fe3Se4)4[Fe(teta)1.5]杂化亚铁磁性纳米片。它是文献报道的第一种具有室温磁性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其居里温度530K不仅高于Fe-Se二元亚铁磁化合物Fe3Se4和Fe7Se8的居里温度,也远高于所有此前已报道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磁有序温度。
作为项目负责人,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共4项,863子课题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经费来自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NRF))及技术开发课题2项。作为项目骨干,参加了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973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纳米科技专项1项,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专项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