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王正中,男,1963年12月生,陕西省彬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水利系,同年留校任教迄今,1997年12月晋升教授,2003年6月被聘为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学校水利水电工程研究所所长,兼美国土木工程协会荣誉会员,陕西省力学学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疲劳与稳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城乡供水协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信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优秀科技期刊评审专家,国家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专家,美国ASCE《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dvance in Engineering Software》审稿人,《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刊物编委等职。
二.开设课程及教学
在教学方面先后为大学生及研究生讲授《水工建筑物专论》, 《水工钢结构》,《结构稳定理论》,《高等工程力学》,《结构优化设计》,《弹性力学及有限元》,《结构非线性分析》,《混凝土结构》等多门课程。
已培养毕业博、硕士50余名,目前指导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20余名。曾获得全国优秀力学教师,省优秀力学教师,省优秀水利教师等称号,主讲的课程曾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主持的完成《研究教学难点,构建力学结构系列课程教学模式》等教学改革项目获得省级、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研制教学课件及教具10余件,主编规划教材3部,获得专利成果及著作权6项。
三.学术成果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十一五”水利科技专项,主要包括《大型水工弧门树状柱动力失稳机制及结构优化研究》、《考虑三场耦合的渠道防渗抗冻胀技术新结构研究》等10余项纵向科研课题,取得了以下几点新结果:
①建立了钢闸门面板弹塑性极限承载力的非线性力学模型,首次从理论上系统地证明了1976年河海大学原型试验成果的合理性及准确性,并给出了理论解析解,为规范修订提供理论依据;
②建立了复杂截面深梁横力弯曲的力学模型,揭示了薄壁深梁弯剪耦合变形机理,提出了各种复杂截面、不同荷载、不同支承方式及不同跨高比时,深梁应力、变形的解析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梁临界跨高比的新概念,既丰富了著名力学家S.Timoshenko深梁理论,又为深孔钢闸门设计提供理论方法,为修订规范提供了理论基础;
③提出了弧形钢闸门空间结构最优结构布置型式及其空间框架动力失稳模型利用弹性结构动力稳定性理论对弧门支臂的动力稳定性展开了研究,给出弧门支臂动力稳定计算公式,提出了弧形钢闸门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方法;
④首次对深孔弧门支臂布置优化与截面优化统一起来,并通过大量工程实例研究给出了支臂最优布置个数N与孔口宽高比及总水压力的关系;
⑤在冻土工程方面提出冻土与建筑物作用的多场耦合数理模型,提出并通过试验证明了冻土属横观各向同性材料,首次将应变片用于冻土力学测试之中;
⑥在渠道防渗抗冻胀分析方面,通过适当假设和合理简化处理,系统的提出梯形、准梯形、弧底梯形、弧形坡脚梯形、大U形砼衬砌渠道冻胀破坏力学模型,给出求解渠道衬砌板内力以及渠道抗冻胀破坏验算等一系列计算方法,对渠道衬砌抗冻胀结构进行量化计算,为设计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避免了依靠经验盲目选取参数而造成的衬砌冻胀能力不足;
⑦在渠道防渗抗冻胀技术方面,对渠道冻胀影响因素及冻胀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提出了三种新型抗冻胀技术措施——设置不同纵缝、混凝土衬砌“适变断面”和双层薄膜防渗衬砌,并应用有限元软件ADINA 对其冻胀机理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温度场、变形场及应力场,揭示了渠道冻胀的应力场及冻胀变形规律;
⑧考虑太阳热辐射影响昼夜温度变化和渠道冻胀的动态特性对衬砌渠道冻胀过程的影响,分析其对衬砌渠道冻胀过程中温度、应力与变形分布规律的影响,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拓展了渠道衬砌防冻胀研究领域;指出渠道阴阳两坡的温度、冻胀变形、冻胀力既不均匀不对称变化又不同步是渠道衬砌冻胀破坏的重要原因;
⑨提出了各种断面河渠一系列简捷、准确、通用的水力计算解析计算公式,为水工设计提供了准捷方法。
围绕以上几个方面,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美国土木工程协会(ASCE)会刊《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Journal of Irrigation & Drainage Engineering (ASCE)》,《Transactions of the ASABE》,《水利学报》、《水力发电学报》、《土木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工程力学》、《农业工程学报》等20余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50余篇被《SCI》及《EI》收录。
教育经历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利工程, Bachelor, 1982-08至198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