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祥: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1982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公路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结构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06年美国密苏里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总支书记,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获 “全国交通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多种荣誉称号,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理事”等多种社会兼职。
长期从事桥梁及结构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30余项,提出并主持研发了预弯预应力钢筋砼桥梁、横张预应力砼桥梁、钢箱-砼组合拱桥、砼桥梁裂缝仿生监测系统、山区道路悬挑结构、钢箱-砼组合连续刚构桥、既有桥梁加固改造的刚度-内力调整法等新技术,发表论著100余篇部,出版专著教程5部,获得发明专利2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项。
1、钢-砼组合结构桥梁:主持完成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项目(2006 318 814 48)“钢-砼组合拱桥竖转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率先提出并主持预制成功由立柱竖转形成的八字形拱桥的施工方法、一种竖转钢-砼组合拱桥(发明专利),已在重庆万盛藻渡大桥等4座桥梁成功应用,并取得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完成的“山区拱桥建设维护新技术研发及应用”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主持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8373)“钢箱-砼组合拱结构性能与分析方法研究”,继续研究其结构行为和设计理论,并进一步研发钢箱(桁)-砼组合连续刚构桥等新桥型。
2、桥梁安全监测与评价:在国家科技攻关引导项目(2002AB105C)“安全评价体系研究大型桥梁安全远程实时监测成套技术开发示范”在,负责完成桥梁安全评价有关研究工作,获得2006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交通部科技项目“混凝土桥梁工程控制、抗震能力和承载力测评方法研究”,负责探索了桥梁远程健康监测及数据处理技术,并成功应用于红槽房大桥为期三年的长期健康监测中,获得2005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正主持开展科技部973计划(2012CB723300)“桥梁结构行为演化理论与安全监测方法研究”,提出“桥梁面相学”的构想并主持开展系列研究,着手研发桥梁安全快速检(监)测技术、理论和方法。
3、桥梁损伤机理与加固改造:主持重庆市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桥梁结构损伤机理与神经网络探索”,提出并研制成功“一种用于结构损伤监测的网络传感系统”,成果经专家鉴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现已成功应用于渝-黔高速公路太平庄大桥等七桥梁的长期健康监测中。提出并预制完成“用刚度内力调整法拓宽增强既有桥梁”等多种桥梁加固新技术,成功应用于数十座桥梁的加固实践,完成的“公路在用桥梁检测评定与维修加固成套技术”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工作经历
-
-
重庆交通大学
桥梁系、土木建筑学院,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2-07至现在
-
重庆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教授, 2003-10至2011-04
-
四川遂宁东禅区
永宁公社一大队, 下乡知青, 1976-08至1978-08
教育经历
-
美国密苏里大学
土木工程, 高级访问学者, 2005-09至2006-03
-
西南交通大学
桥梁工程, 博士研究生, 1991-03至1998-07
-
重庆交通学院
结构工程, 硕士研究生, 1985-09至1988-01
-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公路工程, 本科生, 1978-09至19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