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龙,男,河南林州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996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之后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研究生学位,师从卫志明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水稻等的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于2001年7月获遗传学博士学位。<br><br> 2001年9月至2007年12月分别在德国马普植物育种研究所植物发育生物学系George Coupland实验室和英国John Innes Centre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Caroline Dean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这期间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在拟南芥中错位表达开花时间基因CONSTANS(CO)和FLOWERING LOCUS T(FT),发现CO只有表达在韧皮部伴胞中时才能促进开花,而FT表达在韧皮部伴胞和芽顶端分生组织时均可以促进开花;结合嫁接实验,认为CO特异性地在叶片韧皮部伴胞中工作,介导成花素(florigen)的产生,而FT则很可能是成花素或成花素的一部分。这一工作直接导致了认为FT就是成花素的一系列论文的发表。<br><br> 2008年1月至今,获聘山东农业大学“发育生物学”岗位“因人设岗”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主持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转基因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主要从事禾本科植物二穗短柄草、小麦和玉米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尤其是抽穗期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的研究。在《Development》、《Current Biology》、《New Phytologist》、《Cell Research》等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10多篇。<br><br>教学工作:<br> 承担本科生《植物学》和博士研究生《细胞生物学专题讨论》等课程的年度教学工作。<br><br>研究方向:<br> 开花时间是一种重要的作物农艺性状,适宜的开花时间可以充分满足作物在开花、结实过程中的光照和温度要求,较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和气候。<br> 主要以小麦、玉米、短柄草为材料,研究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尤其是开花时间性状控制的分子机理及调控网络。<br><br>科研项目:<br>1. 国家973项目《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全基因组选择研究》(No. 2014CB138102)<br>2. 国家转基因专项《高通量基因克隆技术体系的研究》(No. 2011ZX08009-002)<br>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日照促进小麦开花过程中的早期反应基因的鉴定》(No. 31070253)
工作经历
-
-
英国 John Innes Centre
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 project scientist, 2004-02至2007-12
-
德国马普植物育种研究所
植物发育生物学系, Max Planck Fellow, 2001-09至2004-02
教育经历
-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遗传学, 研究生, 1996-09至2001-06
-
兰州大学
植物生理学, 本科, 1992-09至199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