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君 研究员, 男,博士。
1990年和1995年在兰州大学生物系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5年-1999年,在兰州大学生物系任讲师,作为骨干力量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级科研项目,主要从事微生物生理学与生态学的研究,其间先后3次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和高校科技进步奖。
1999年-2002年在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师从著名冰川学家姚檀栋院士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获得博士学位;博士生阶段参与多项国家科技项目,并承担了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子课题(青藏高原冰雪极端环境介质中微生物的多样性与生态演化)。
2002年-2004年挪威农业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系博士后研究助理,合作导师Asa Frostegard和Lars Bakken教授,期间参加法国﹑德国﹑挪威﹑意大利﹑荷兰等国合作的欧盟项目“TRANSBAC”,研究外源植物基因转移到土壤微生物的可能性及其对土壤自然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利用我们建立的linA基因模型系统测定微生物从土壤环境中摄取外源基因后,不同条件下该基因的命运及其效应,该工作揭示了基因类型和环境因素与土壤环境中基因转移的关系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受外源基因的影响状况。
2004年9月-201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生命学院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与基因组学实验室工作,任副教授;
2013年月起在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任研究员,主要从事工业废水微生物处理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分析、功能菌分离、功能基因的克隆、农业土壤环境的分子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006年赴法国里昂第一大学进行为期5个月的合作研究(Pascal Simonet教授),主要研究环境微生物元基因组新基因的克隆技术。
近几年研究的重点是对焦化废水这一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微生物群落的深入研究,通过以喹啉反硝化降解反应器为模型揭示了菌群结构和特定基因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特别关注Thauera属细菌这类重要的污染物分解菌,创建了一套分析Thauera属细菌的方法,为研究重要降解功能菌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分子标识物引导的群落内关键菌群的分离技术方面有所创新,并分离了一批降解菌,研究了这些降解菌的特性。与挪威生命科学大学及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研究农田土壤系统中反硝化菌群与氮循环关系,揭示了反硝化基因表达与调控机制。先后主持了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上海市农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国际合作项目等科研课题,作为骨干参加了863重点项目(特殊环境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科研项目(重要微生物合成与分解代谢的分子机理)和中石化科技创新项目等科研课题。获上海交通大学晨星学者、优秀教师等奖励。发表学术论文九十余篇。任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教育经历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
博士, 1999-09至200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