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清,1986年获第一军医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2001-2004年英国帝国大学医学院LUDWIG癌症研究所博士后,2006-2007年新加坡科技研究局IMCB研究院博士后,2007-2017年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教授,2017年7月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二级教授。主要从事造血发育、疾病模型与药物筛选研究,近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动物疾病模型专项2项)、海外合作及重点延续项目各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1项,以第一、通讯或联合通讯作者在Blood、Leukemia、Developmental Cell、eLife、Development、JBC等SCI期刊发表论文18篇,合作作者发表SCI论文19篇,相关斑马鱼疾病模型专利申请4项。完成ENU诱变大规模斑马鱼造血缺陷突变体的正向遗传学筛选;参与“中国斑马鱼1号染色体全基因敲除联盟”采用TALEN或Cas9技术完成了1418个基因中50个基因和10个白血病驱动基因的敲除。首次提出Burkitt氏淋巴瘤细胞中P27高度磷酸化及其与不同cyclinD的结合决定其抑制细胞增殖功能的激活与失活模式;获得新的cloche弱等位基因突变体;证实Rumba、Haus3 和Sae1调控斑马鱼造血干细胞前体细胞(HSPC)发育;发现pu.1、runx1和c-myb调控髓系细胞命运决定。发现不同的scl亚型调控造血内皮转换;进行了斑马鱼炎症巨噬与中性粒细胞的体内行为研究;建立了斑马鱼pu.1、cmyb白血病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回国后创建了国内医科大学领先的集酵母、果蝇、线虫、斑马鱼、小鼠于一体的模式生物平台,2011年获批为“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2年获批为“广东省人类疾病斑马鱼模型与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2014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创新团队”。目前团队PI共8人,其中青年千人2名、国家优青3名,分别擅长于造血与生殖发育、干细胞分化、基因与蛋白质结构、生物信息与表观遗传,合作聚焦于造血与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此前团队成员利用酵母发现了核小体重塑子参与核小体定位的转录调控机制(Science,2011;Cell,2011;2012;2013;2015);利用果蝇发现了生殖发育调控机制(Cell,2010;Current Biology,2012;Dev Cell,2008);利用斑马鱼发现了造血转录调控作用(Blood,2014;2012;2011;Development,2013;2012;2011);利用小鼠发现了诱导多能性干细胞与单倍体干细胞的体内发育功能(Nature,2009;2012)。
工作经历
-
-
-
新加坡IMCB斑马鱼分子与发育免疫学实验室
博士后, 2006-05至2007-05
-
新加坡A*STAR
IMCB, 博士后, 2005-05至2006-05
-
英国帝国大学医学院LUDWIG癌症研究所
访问学者、博士后, 2001-01至2004-01
-
英国伦敦大学
Ludwig 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 博士后, 2002-01至2003-01
-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
医学院, 访问学者, 2000-01至2001-01
教育经历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博士, 1993-09至1996-07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硕士, 1989-09至1992-07
-
第一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学士, 1981-09至198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