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建,男,理学博士,1982年10月出生,本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硕博毕业于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化学专业。迄今为止发表SCI论文40多篇,影响因子大于6.0的18篇(一作或通讯),其中2篇发表在J. Am. Chem. Soc.杂志上(IF=13.038),1篇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杂志上(IF=18.960),其他包括ACS Catalysis, Chem. Comm., J. Catal., ChemSusChem, J. Mater. Chem., Green Chem., J. Mater. Chem. A, Applied Catal. B: Environmental, Chem. Eng. J.等。成果多次被国际权威期刊,知名学者正面引用、报道,施引文献包括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 Comm., J. Am. Chem. Soc., Chem. Rev., Angew. Chem., In. Ed., Chem. Soc. Rev.等。论文被他引超过1100次,单篇被引用超过100次的论文4篇。入选浙江省151人才、绍兴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获绍兴市青年科技奖及优秀论文二等奖。申请人的主要工作集中于工业催化,特别是新型固体酸催化剂的开发及催化应用。固体酸的创新大大推动了工业酸催化过程的绿色化,发展新型、高效的固体酸,并大规模应用于催化生物质转化、精细化学品合成等重要的反应成为工业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固体酸研究存在的瓶颈:合成成本较高、合成过程中骨架、酸中心可控性较差所导致其较低的催化性能及再生能力;大规模制备工艺复杂等大大限制其工业应用。针对上述科学问题,申请人致力于探索简单、低成本路线实现固体酸合成的可控化、绿色化、规模化,通过对材料表面性质、孔结构及酸中心的调控,提高固体酸材料的催化性能及再生能力。系统考察固体酸合成条件与其结构及催化性能之间的关联性,以期待解决固体酸大规模生产,及其在工业催化应用领域中所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申请人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1)介孔孔道可控的沸石单晶固体酸的制备:通过设计新颖的模板剂,调控模板剂与无机前驱体自组装过程,首次实现介孔孔道可控多级孔ZSM-5沸石单晶固体酸的制备,其在大分子缩合反应中显示出特别优异的催化性能及抗积碳能力, 实现多级孔沸石可控制备的创新。(2)创制表面浸润性、酸中心可控的多孔聚合型固体酸:(i)实现强酸性离子液体在超疏水、超亲油介孔聚合物骨架上的接枝,丰富的多孔结构及超疏水、超亲油骨架赋予了其对有机底物超强的富积效果;(ii)首次实现超疏水多孔聚合型固体酸的合成,超疏水特性克服了固体酸亲水所导致活性中心钝化及吸附水对反应平衡的影响。上述固体酸在催化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酯化、烷基化等反应中优于均相离子液体、硫酸。实现了超高活性固体酸的制备。(3)高传质特性固体酸材料的可控合成:将磺酸根、强酸性离子液体接枝到石墨烯材料骨架,其二维层状结构和优异的分散性大大提高反应过程中的传质、活性中心的暴露度及其抗积碳性能,实现了新结构、低传质阻力高效固体酸的可控合成。(4)无溶剂合成规则介孔聚合物,并大规模应用于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选择性捕获及催化转化等
工作经历
-
福州大学
石油化工学院 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教授, 2017-10至现在
-
教育经历
-
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
化学, 2016-03至2016-11
-
浙江大学化学系
博士后, 2012-04至2015-03
-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化学系
访问学者, 2012-05至2012-08
-
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无机化学, 博士, 2006-09至2011-07
-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化学, 本科, 2002-09至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