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恣毅,男,1975年10月生, 教授,硕导。2000.9-2003.7就读于福州大学,获有机化学专业硕士学位。2004.9-2007.7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获无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7.7进入赣南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大学)任教至今(2008年晋升为副教授,2014年晋升为教授)。2012.10-2014.10在中山大学陈小明院士的指导下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教学方面,主要承担了本科生无机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化学实验以及研究生高等无机化学、元素无机化学、无机合成、无机化学研究方向专题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获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作为研究生教研项目“打造科研平台,促进科研训练,提高化学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实践”的骨干成员,先后获得江西省首届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及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作为硕士生导师,本人指导的研究生多次得到学校的奖励和表彰,且本人被评为我校首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此外,本人指导的2008级研究生孙玉辉获评2012年度江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以N,N-二甲基氨基甲烷双膦酸为配体的金属膦酸盐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研究),2010级研究生董莉洁获评2012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2级研究生徐婷婷获我校第四届研究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2014-2015学年度江西省政府研究生奖学金;2013级研究生张玲获评2015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4级研究生曾莹获2016-2017学年度江西省政府研究生奖学金;2015级研究生李望获评2017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多名硕士生获评校优秀硕士论文(孙玉辉、赵翠翠、赵颖萍、孙玉治、曾莹)。
科研方面,近年来主要致力于金属(次)膦酸盐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设计合成、分子组装和光电性能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期的研究重点是分子基极化材料的合成及相关性质的研究。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膦酸配合物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合成及研究(No. 21061001)”、“基于有机膦酸的分子基铁电体的合成与性质研究(No. 21361002)”、“离子型塑晶化合物的介电、铁电性质及分子动力学研究(No. 21661004)”,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属膦酸盐簇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No. 2008GQH0013)”、“基于不对称次膦酸的配合物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合成及研究(No. 20114BAB203004)”、“类钙钛矿配位聚合物中阳离子客体的极化效应与调控(No. 20151BAB203003)”、“含阳离子客体的包合型配位聚合物的固态变温结构与电极化行为研究(No. 20171BAB203001)”,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弱相互作用诱导的次膦酸(盐)自组装体系的手性晶化(No. 20120011)”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限域环境中水分子的极化效应与调控(No. 2013M531888)”等研究工作。2015年度获批为赣南师范学院功能配合物化学协同创新团队带头人。作为主要成员之一参与了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毛江高研究员主持的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型膦酸盐类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No. E0420003)”以及中山大学陈小明院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限域空间与表面的分子极化效应与调控(No. 21290173)”。
已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Commum.》、《Inorg. Chem.》、《Dalton Trans.》、《Cryst. Growth Des.》、《CryEngComm》、《New J. Chem.》、《Eur. J. Inorg. Chem.》、《Polyhedron》、《Inorg. Chim. Acta》、《Inorg. Chem. Commum.》、《J. Mol. Struct.》、《Struct. Chem.》、《J. Coord. Chem.》、《Aust. J. Chem.》等国际知名化学期刊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论文50篇。据SCI引文检索表明,论文的总被引用次数已达一千一百余次。被《Inorg. Chem.》、《Cryst. Growth Des.》、《Dalton Trans.》、《Chem. Select》、《Inorg. Chem. Commun.》、《Inorg. Chim. Acta》、《J. Solid State Chem.》、《J. Coord. Chem.》、《J. Inorg. Organomet. Polym.》、《Acta Crystallogr., Sect. C》、《Z. Anorg. Allg. Chem.》等国际化学期刊遴选为论文审稿人。
作为研究项目“新型膦酸盐类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的主要完成人之一获2008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3)。作为研究项目“位阻基引导的金属膦酸盐簇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的负责人获2009-2010年度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1)。作为研究项目“我国基础教育化学教科书内容变革研究”的主要成员之一获第六届江西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3)。
2009年入选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11年入选为江西省高校第七批中青年骨干教师。2012年入选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No. 20122BCB23020)。被评为赣南师范学院2006-2009年度、2010-2012年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度江西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13年度中山大学优秀博士后。2014年度江西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2017年入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No. 20172BCB22021)。
工作经历
-
-
赣南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教授, 2007-07至2018-07
教育经历
-
中山大学
无机化学, 2012-10至2014-11
-
-
福州大学
有机化学, 硕士, 2000-09至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