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广波,博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项目研究员、课题组副组长。主要研究方向:1)功能蛋白特异性探针研发及其生物医学应用;2)成药性评估新技术;3)小分子与人源功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4)药物分析与生物大分子定性定量检测。主要代表性工作:1)基于人体重要功能蛋白的结构信息及酶学属性,设计研发了多种丝氨酸水解酶(CE1、CE2及DPP-IV)、细胞色素P450酶 (CYP3A4,CYP1A)、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及UGT2B7)、儿茶酚甲基化转移酶等代谢酶的特异性荧光探针底物,并将上述探针用于个体处置药物差异评估、代谢酶抑制剂/诱导剂高通量筛选及疾病辅助诊断等生物医学领域。2)针对天然酚类化合物代谢稳定性这一缺陷,首次提出通过引入分子内氢键的结构修饰策略提高酚类化合物的代谢稳定性,并揭示了相关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借助成药性优化技术在新药发现早期与药效优化并行开展香豆素类及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成药性优化研究,寻找 “上述化合物结构与药效活性及ADME/Tox属性在化学空间上的最佳契合点,进而指导先导化合物的结构改造与优化。3)系统研究了人血清白蛋白催化酯类物质发生类水解反应的动力学行为及底物偏好性,先后揭示了多个小分子对人血清白蛋白的修饰位点和作用机制;基于白蛋白独特的假酯酶活性设计研发了新型活性白蛋白定量荧光探针并将其用于临床个体白蛋白功能评判以及脓毒症等重大疾病的辅助诊断中。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三项(项目编号:81001473;81273590;81473181),主持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器官衰竭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四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与人,参与了‘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大专项(2012ZX09501001)、973计划(2013CB531805)、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12DFG3209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DB9B02)及中国科学院重大方向性项目(KSCX2-YW-G-050)等多个重大科研项目。应邀担任国际刊物《Molecules & Medicinal Chemistry》等六种国际刊物及中文核心刊物《中草药》杂志编委,担任药代动力学朝阳论坛组委会委员及中国科学院“药物研发中的早期ADME/Tox研究技术培训班”主讲专家。应邀担任Chemical Science、Theranostics、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Chem Commun、Anal Chem、Analytica Chimica Acta、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等20余种国际知名学术刊物的特邀审稿人。相关学术成果先后发表在JACS, Chem Sci, Current Biology,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Chem Commun, Scientific reports, 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 AAPS J,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Drug Metabolism & Disposition等知名学术刊物上共计百余篇,其中SCI收录110篇。此外还参编专著三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其中11项同时申请了国际专利,已授权专利20余项(含美国专利一项)。
教育经历
-
-
大连理工大学
精细化工, 本科, 1999-09至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