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德,男,博士,副研究员。2000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2008年获取博士学位。2013-2014年,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和墨尔本大学访问学者。先后承担与参加多项基金和科学院课题,包括青年基金1项,科技部基础专项子课题任务1项、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1项和国家水专项专题2项。目前主持课题包括:面上基金“青藏高原湖泊寡毛类及其与隆起的关系(No.31471962,86万元)”,科技部基础专项任务“藏北水生无脊椎动物资源本底调查(2014FY210700-02,95万元)”以及多项横向课题。<br>主要学术成绩:<br>1) 寡毛类分类学:以云南和西藏地区为研究重点区域,记述淡水寡毛类100余种,包括新种13种、2新记录属和6新记录种;在世界范围内对泥蚓属、管水蚓属、变毛蚓属、溪毛蚓属以及等毛蚓属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整理;对溪毛蚓属的研究成绩突出,记述该属新种6个,并对全世界的26个物种进行了系统整理,依据精管膨部将该属物种分为三组;揭示了云南和西藏寡毛类区系的独特性。<br>2)底栖动物生态学:系统研究了深水湖泊抚仙湖的底栖动物群落及其特征,深水区(大于100m)主要以寡毛类溪毛蚓为主;与世界其他深水湖泊比较,抚仙湖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独特,存在大量的寡毛类和腹足类特有种,且特有种数量与成湖年代关系密切;其他高原富营养湖泊底栖动物多样性较低;贝加尔湖沿岸带钩虾占底栖动物现存量的绝对优势,水生植物生物量是影响其现存量的主要因素。<br>3) 生物监测与评价: 依据各生物类群现状对武汉大东湖水网各水体健康状况评价分类,提出了大东湖水网生态系统健康监测评价体系建设方案;以珠江支流东江为例,构建了基于底栖动物的东江水系生态系统健康监测指标体系,可对大型河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预测龙江隔污染事件后,底栖动物群落的恢复至污染前需要4年左右或更长时间。<br>发表或即将发表论文27篇,其中SCI源刊论文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