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钧于1997年进入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工作,2005年在职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于2008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后由于科研工作出色,于2013年12月破格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并于2014年12月晋升为教授。<br>科研工作 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① 以多肽蛋白和寡核苷酸为肿瘤靶向配体,并结合纳米技术跨越血脑屏障和血瘤屏障用于脑胶质瘤的治疗;② 采用纳米技术包载多肽蛋白类药物,通过鼻腔或静脉注射途径增加其脑内递释,从而提高阿尔兹海默症的治疗效果;③ 将具有肿瘤渗透功能的多肽与主动靶向的纳米制剂共递释,增加纳米制剂在肿瘤部位的穿透效果。围绕上述研究方向,近五年来他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6篇,大多发表在本学科一流杂志,如Cancer Research(影响因子9.284),Biomaterials(影响因子8.312),Bioconjugate Chemistry(影响因子4.821),Molecular Pharmaceutics (影响因子4.787)等,总影响因子155,平均影响因子超过6,其中14篇发表在本学科一区杂志;并得到广泛引用和认可,如2011年作为通讯作者在Biomaterials发表的寡核苷酸介导的纳米系统用于脑胶质瘤研究现已被引用100多次,被评为高引用文章;2013年应邀在中国药物制剂大会作为报告嘉宾汇报研究成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上海市科委重点研究项目(纳米专项)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作为学术骨干参加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综合平台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新制剂与新释药系统技术平台”建设项目,并主持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br>教学方面 主讲本科生“药物动力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研究生“药物动力学及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并参讲研究生“药物动力学进展”等课程,6年平均99学时/年。主讲的本科生“药物动力学”教学效果良好,并作为执行负责人获得复旦大学精品课程。撰写教学论文1篇,参编专著“现代药物动力学”和“药剂学实验指导”。近5年来共指导本科生毕业专题4名、并指导多名望道、莙政、曦源项目。指导8名硕士研究生的课题工作,目前4名硕士生已顺利毕业,其中2名硕士生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其余2名被评为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1名硕士生的论文并评为上海市优秀硕士论文;并有一与沈阳药科大学联合培养的学生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硕士研究生论文。<br>获奖情况 <br>①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2年)<br>②中国药学会-石药青年药剂学奖 (2012年)<br>③上海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导师(2014年)<br>④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10年,排名第五)
工作经历
-
复旦大学
附属浦东医院, 教授, 1997-07至现在
-
教育经历
-
复旦大学
药剂学, 博士, 1993-09至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