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并留校执教(助教),1985-1988年攻读并获吉林延边大学微生物学硕士学位,2003-2006年攻读并获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博士学位,2000年晋升教授(四级),硕士生导师,高校教龄36年,长期从事“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科研基本方法”等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天津医学院“全国医学院校免疫学与微生物学高师班”学习。1998被荆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荆州市优秀教师”、2003被湖北省卫生厅授予“湖北省省直卫生系统优秀党员”、2011年被评为长江大学第二届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现担任湖北省级精品课程《医学免疫学》课程负责人,2009;长江大学《湖北省高等院校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2009;.湖北省教育系列高级职称专家评委(2005);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专家评委(2006-2007);湖北省省级优秀博士、硕士论文评审专家(2005-2010);国务院研究生与学位评估中心专家库成员(2009);湖北省第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专家评委(2010)、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常务编委等。
近7 年来发表核心、权威论文30余篇;与湖北中医药大学合作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外燥伤肺的分子机制研究“(30672572)并按期结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外燥小鼠模型证候特异性指标的筛选与评价研究”(No:81173147)、主持并按期完成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外燥动物模型的稳定性研究”(2009CBD289)。“四环素指质体的研制和对布鲁菌病的治疗实验”获1989年吉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三等奖、“凝胶烧伤创面膜的研制与临床应用研究”获2000年湖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三等奖。博士学位论文“外燥致病机制的实验研究”被评为2007年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利用具有现代医学理论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与中医基础理论的优势,首次模拟并提出外燥之温燥与凉燥的”温度-湿度”量化空间指标,证实外燥伤肺确有其气道组织学与肺呼吸膜超微结构病理基础,提出损伤气道“纤毛-黏液毯”与免疫生物御邪屏障是外燥伤肺的基本病机之一;提出“气道组织病理与呼吸超微结构、气道生物御邪屏障、血液流变学、气道液分泌基因调控”等四类、10 种可作为研究伤肺的特征性指标,填补中医六淫外燥伤肺及其机制的系统实验研究和建立外燥小鼠动物模型的“空白”,为研究治燥经典方任凭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模型与检测指标。正在进一步研究上述指标的稳定性,将扩大到促进对“肺脏”与“脏象”及病证的相关性的整体性提供重要的研究策略与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工作经历
-
-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
基础部, 主任, 1988-09至2003-07
-
湖北民族学院
基础医学部, 助教, 1976-03至1985-08
教育经历
-
湖北中医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 Doctor, 2003-09至2006-06
-
军事医学科学院
分子生物学技术学习班, Master, 1991-09至1991-11
-
吉林省延边大学
微生物学, Master, 1985-08至1988-08
-
天津医学院
全国医药高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高师班, Bachelor, 1980-09至1981-07
-
湖北民族学院
临床医学, Bachelor, 1973-09至197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