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国兴,男,1971年3月生,河南长垣人,博士,教授,水产学院院长,河南省水产动物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系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水产养殖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标兵、教育部农业推广硕士渔业领域培养协作组成员、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工作技术专家组副组长、河南省渔业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河南省渔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水产学会会员、中国水产学会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学会饲料安全及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br> 教育背景:1989年9月-1993年6月,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水产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98年7月-1999年8月,浙江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进修动物营养学硕士生课程;2003年9月-2006年6月,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现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水产养殖专业读博,获农学博士学位。<br> 研究工作经历:1993年7月-1998年6月,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水产专业助教;1999年9月-2003年8月,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产专业讲师;2006年9月-2012年7月,河南师范大学科学学院副教授,校聘教授;2012年7月至今,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教授。<br> 研究领域是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饲用酶制剂菌株选育及酶学性质研究、鱼类营养素转运生理学及渔业资源评估与利用。 <br> 饲用酶制剂菌株选育及酶学性质研究方面,结合水产动物营养特点,关注特殊生态环境(如:热泉、盐湖等),尤其是高温环境中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从极端生境中分离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以纯培养技术为基础,结合免培养技术,筛选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和漆酶)及蛋白酶、淀粉酶的菌株;从上述菌株中获取基因资源,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定向获取具有特定功能的饲用酶制剂;开发系列酶制剂稳定剂、低聚木糖、低聚甘露糖等下游产品。先后主持并完成“固定化木聚糖酶的理性设计与生产技术研究”、 “耐高温木聚糖酶产酶菌株的选育”等15项省厅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及“木聚糖酶稳定剂的研制与产业化生产”、“酶法制备低聚木糖技术”等10项企业委托项目。科研成果“稻田养殖美国青蛙高产技术及原理的研究”2000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小麦抗营养因子及其降解酶研究与产业化开发”2003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耐高温木聚糖酶菌株选育、稳定性研究及木聚糖酶在鱼类饲料中的应用”2013年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br> 鱼类营养素代谢生理学方面,主要进行了鲤鱼、尼罗罗非鱼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氨基酸转运载体、小肽转运载体的组织差异、发育变化、营养调控、载体蛋白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鲤鱼肠道Sglt1表达、结构与转运活性研究(31372545)”(2014-2017)。本项目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以鲤鱼为实验对象,综合采用营养学、免疫学、组织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技术,从基因转录、翻译和蛋白水平研究鲤鱼Sglt1 表达、结构、转运活性及Sglt1-Glut2的表达关联,旨在阐明鲤鱼肠道Sglt1表达及其转运活性的昼夜节律,探讨日粮中Na+浓度、葡萄糖浓度对Sglt1表达及转运活性的调控规律。项目的研究结果部分揭示了鱼类糖代谢的分子机理,可促进糖类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科学使用。另外,本方向承担的项目还有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鲤鱼肠道肽转运载体PepT1表达及转运活性的研究(12A240001)”(2012-2014)。<br> 渔业资源评估方面,承担了河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暨优良养殖品种挖掘(122102110049)”(2013-2015)和“河南水环境变化对鱼类区系组成的影响(122102310357)”(2013-2015)的研究工作。本工作的目标是修订1984年出版的《河南鱼类志》,建设河南省鱼类标本库、种质资源库和条形码信息数据库,助力河南省水产业的长足发展。
教育经历
-
上海水产大学
水产养殖, 研究生, 2003-09至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