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攻读博士学位至今近十年来, 一直从事基因改组及蛋白质的体外分子定向进化研究,研究方向稳定而且深入。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腺苷蛋氨酸合成酶基因的体外分子定向进化。腺苷蛋氨酸是一种治疗肝炎和抑郁症的药物,目前该药物的生产存在产率很低和成本昂贵等问题。博士期间,运用基因改组结合高通量筛选,成功的实现了对来自酵母和大肠杆菌的腺苷蛋氨酸合成酶的分子定向进化,显著提高了腺苷蛋氨酸合成酶和活力,并显著提高了腺苷蛋氨酸在胞内的积累量。同时,针对现有基因改组方法存在的不足,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新的高效的基因改组方法。研究内容和成果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腺苷蛋氨酸新药研究”及国家级三类新药(化学药品)腺苷蛋氨酸生产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士后工作所在的马普研究所属德国马普学会,其前身是德国威廉皇家学会,建立于1911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科研机构之一,也是德国最大的科研组织,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主要研究课题是细胞色素P450 BM3的分子定向进化。通过研究,成功获得了一个可以催化杂环化合物单加氧反应的新的蛋白质突变,从而扩大了该酶对底物的选择性。
博士后工作所在的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由20个欧洲国家及澳大利亚(准会员国)资助,是欧洲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机构之一。研究的主要课题是通过分子定向进化促进流感病毒蛋白可溶性表达。来源于病毒和真核生物的蛋白质不能在大肠杆菌胞内可溶性表达是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工程研究的难点,本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分子定向进化手段获得可溶,稳定的蛋白质表达,并用于结构和功能分析。主要的技术手段是通过构建DNA文库,结合自动化高通量筛选方法,获得可溶性蛋白的亚结构。在此基础上,本工作又建立起了一种高效的鉴定和筛选可溶性蛋白质复合物的方法,并将该方法成功的运用于几种重要的流感病毒蛋白复合物的共表达和共纯化。研究结果将对病毒蛋白的结构解析和功能鉴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11月全职回国,作为高层次引进人才受聘于沈阳农业大学,成为我学建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structural biology、Plos One、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Analytical biochemistry和Biochimie 等国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SCI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十二篇,受到同行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对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申请 “一种基因改组的方法及所获得的重组基因和编码蛋白”(专利授权号ZL 200510046033.0)等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均已获得授权。相关技术和成果以500万元转让给医药上市公司。目前该蛋白及其基因工程菌株已经被用于腺苷蛋氨酸的工业化生产,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11年九月入选辽宁省第六批“百千万人才工程”;2011年十月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 2015年入选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 2017年受聘为辽宁省特聘教授。
工作经历
-
沈阳农业大学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教授, 2011-01至现在
-
法国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博士后, 2007-08至2010-12
-
德国马普研究所
博士后, 2006-06至2007-06
教育经历
-
-
东北林业大学
森林病理专业, 硕士, 1999-09至2002-07
-
东北林业大学
森林病理专业, 本科, 1995-09至199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