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绍涛,男,1964年12月生,华中科技大学外科学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协和医院小儿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内镜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小儿微创与内镜专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分会小儿学组委员,卫计委小儿内镜考评委员会副主席,武汉市小儿外科主任委员,湖北省小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腹腔镜外科学会委员,湖北省胰腺病学会委员,担任《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常委、《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编委、《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和《World Journal Gastroenterology》编委,《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特约编委等。近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SCI收录14篇。作为主要成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先天性巨结肠症病因的分子基础与微创诊治研究》,获2005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奖证编号:2005J-209-1-028-011-R03)。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轮状病毒致胆管Jag-Notch-Hes信号调节异常诱导胆道闭锁形成?》(项目编号30872703)。申请人2007年在国内成功建立胆道闭锁动物模型;2008年在省内率先应用腹腔镜胆道造影诊断胆道闭锁,使BA的3月以内诊断的病例显著增多;2009年率先在国内将大便颜色比色卡应用于婴儿延迟性黄疸的筛查,显著提高了BA的早期诊断率。2011年首次报道了Treg和Th17细胞在BA胆管进行性损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br> 擅长小儿先天性疾病的微创诊断与治疗。率先在国内成功完成腹腔镜治疗先天性巨结肠、高位肛门闭锁手术,目前病人数达500余例。完成了中南地区首例漏斗胸NUSS手术,现已完成手术160余例,与美国沃尔特.劳伦茨公司合作成立“湖北省漏斗胸微创矫治与培训中心”。在湖北省率先开展腹腔镜小儿脾脏切除术、腹腔镜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胆管空肠吻合术、骶尾部畸胎瘤、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Nissen折叠术手术等。常规应用腹腔镜行胆道闭锁的诊断与治疗、腹腔镜完成小肠切除手术、肠旋转不良手术、腹腔镜完成疝气、阑尾炎、高位隐睾、下消化道出血手术等。<br> 作为学科带头人,开展一系列创新性手术。完成了国内年龄最小,出生仅50天食管闭锁患儿的结肠代食管手术。成功主持完成了国内首例四足坐骨联体双双存活和湖北省首例胸腹联体婴儿双双存活的分离手术。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括约肌形态学和功能及胆道闭锁发病机理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并有独到的见解。首次在国内提出先天性肛门闭锁肛周肌肉发育的影像学量化标准,对指导临床手术路径和方法、预测手术疗效有非常重要意义。成功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胆道闭锁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胆道闭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研究平台。<br>2008年被评为影响中国医疗卫生事业进程突出贡献专家之一。<br>2009年在首届世界内镜医师大会上获得了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 - 杰出成就奖,奖励他在小儿外科腔镜领域的杰出贡献。 <br><br>科研教学方面:<br>近年作为主持人的课题:<br>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攻关课题子项目:严重结构异常筛查、诊断和治疗规范化方案改进的研究(2006BAI05A06);<br>2.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调节性和效应性T细胞亚群参与胆道闭锁发病及机制研究》(项目编号30973137);<br>3. 2008年中标卫生部影像教材:《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br>4.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靶向求源探讨IFN-γ免疫炎性通路在胆道闭锁损伤中的作用》(No. 2006ABA159);<br>5.湖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阻断Kupffer细胞toll 样受体信号通路防治胆道闭锁的研究》(No.2005JX2B19);<br>6.湖北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儿盆腔解剖结构MRI影像与排便功能关系研究》 (No.2001AA203);<br>7.湖北省科技厅攻关项目《基于MRI的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三维成像》(No. 2007AA301B34-4)。<br><br>学术成就:<br>2005年《先天性巨结肠症病因的分子基础与微创诊治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奖证编号:2005J-209-1-028-011-R03);<br>中华系列杂志发表论文80多篇;<br>国际期刊SCI论文37篇;<br>主编小儿外科专著:《小儿肛肠外科临床关键技术》;<br>主译《先天性巨结肠及同源病》;<br>参编专著5部。
教育经历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小儿外科, 博士, 1997-09至2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