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松,1975年7月生,安徽无为人,博士,教授,德国洪堡学者,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生物工程系主任。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江苏省“333工程”第三(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第二层次(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会议评审)、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终审专家、“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预算评审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上市后再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主持德国洪堡学者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候选药物研究等项目,参与并获得省部级、国家级科技奖励成果共四项。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 Austin Journal of Nutrition & Metabolism, Global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Research, Global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Research, Herbal Medicines Journal,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编委。 发表SCI论文163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SCI论文76篇, H指数31。文章列表: http://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DalIGdAAAAAJ
http://orcid.org/0000-0002-8935-4969
<br><br>学习与工作经历<br><br>1999年9月-2005年3月,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并获得植物化学博士学位。<br><br>2005年9月-2007年2月,韩国生命工学研究院博士后,此后在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资助下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工作。<br><br>2008年3月,作为海外引进人才在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工作,任副教授,从事天然药物化学及中药复方研究。<br><br>2013年3月作为高层次引进人才在南京理工大学分子代谢中心工作。<br><br>研究方向<br><br>1.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修饰、生物活性及方法学研究;<br><br>中药复方研究:根据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整体作用的特点,综合运用系统科学、计算科学、非线性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手段处理其化学组成信息和药效活性信息,探讨其生物效应的谱效关系,构建中药复方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阐明其物质基础;<br><br>3.代谢组及化学生物学研究:以NMR和GC-MS、UPLC-QTOF-MS为主要测试手段,发展代谢组学研究新方法。对生物体内内源性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结合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方法,寻找代谢物与生理病理毒理变化的相对关系。借助于化学信息和生物信息等交叉学科,发展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知识发现系统,探究其生物学意义及开展其功能研究。<br><br>主持项目:<br><br>1.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候选药物研究(2009ZX09103-322,2009.1—2010.12,149.8万)<br><br>2. 2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No.30801514,2009.1—2011.12,20万)<br><br>3. 2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173526,2012.1—2015.12,58万)<br><br>4. 201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1-0738,2012.1—2014.12,50万)
教育经历
-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化学, Doctor, 1999-09至2005-03
-
安徽中医学院
中药学, Bachelor, 1992-09至199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