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多年来一直从事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的研究,有较丰富的工作积累,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新颖结构的配位化合物,并对它们的发光性质以及气体的吸附性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部分成果发表在Inorg. Chem., Cryst. Growth.Des., CrystEngComm, Dalton Trans., Inorg. Chem. Commun., J. Mol. Struct.等国际较有影响力的刊物上。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使用硫氰酸亚铜分别和1,3-二吡啶丙烷、4-氰基吡啶发生自组装反应得到两个配位聚合物,并研究其在自组装过程中加入1,3-咪唑2-硫酮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硫脲基可能会起到结构导向作用;同时,溶剂对化合物结构也有一定影响。另外,硫脲基原位氧化生成的配体对构建新颖化合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CrystEngCom 2009, 11, 246; J. Mol. Struct. 2009, 923, 90)。(2)由半刚性配体四(4-吡啶氧甲基)甲烷(TPOM)和碘化亚铜或硫氰酸亚铜水热合成两个结构类似的荧光化合物。通过对含有Cu4I4簇三重穿插金刚石拓扑结构配合物进行分析类推, 在类似的条件下可以合成出具有相同拓扑结构、性质类似的含Cu4(SCN)4簇的配位聚合物。这提供了一种基于已知构筑单元合成相同三维拓扑结构化合物的有效方法(CrystEngComm 2009, 11, 1834; Inorg. Chem. Commun. 2011, 14, 558)。(3) 由半刚性配体四(4-吡啶氧甲基)甲烷(TPOM)、四[4-(3,5-二羧基苯)氧甲基]甲烷、三[4-(3,5-二羧基苯)氧甲基]均三甲苯和刚性配体1,2,4,5-四(4-羧基苯)苯与过渡金属反应生成四个非穿插的多孔配位聚合物,并对其结构和性质做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入辅助的刚性配体或多齿配体可以避免穿插,进而可以提高气体的吸附能力(CrystEngComm 2010, 12, 1635)。这些工作进一步丰富了含氮以及羧酸配体体系的配位化学,对探索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吸附性能及其结构之间的关系规律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对于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工作经历
-
-
台州学院
医药化工学院, 讲师, 2010-08至现在
教育经历
-
南京大学
无机化学, 博士研究生, 2006-09至2010-06
-
辽宁师范大学
有机化学, 硕士研究生, 2001-09至2004-06
-
山西大同大学
化学教育, 学士, 1997-09至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