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松青教授,博士生生导师,桂林医学院普通外科学科带头人,广西高校肝脏损伤与修复分子医学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带头人,第四批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桂林医学院附院肝病防治研究所学科带头人,桂林市首届漓江学者;桂林市普通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广西普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师协会普通外科学分会副会长;广西器官移植医师协会副会长;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常委。第十五批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第八批广西自治区优秀专家,第三批自治区特聘专家,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广西医学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139”计划领军人才。致力于肝脏移植、肝脏损伤与再生的研究并有创造性成果。利用小鼠部分肝脏移植、肝切除以及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模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率先将补体调控与肝脏IRI/再生研究结合起来,并成功找到了减轻肝脏IRI及促进再生的突破点,首先提出并验证了“补体在肝脏再生中的双向作用与可控性”理论,其相关研究论文已经分别被国际权威杂志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及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等发表。进一步在补体激活的通路调控研究中发现补体终末产物对IRI与肝脏再生障碍的“关键”损伤作用,并找到有效的调控靶点。该系列研究是对“补体为肝脏再生所必需”传统理论的补充与更新,为补体调控减轻肝脏IRI及改善肝脏再生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研究成果METHODS OF STIMULATING LIVER REGENERATION获国际发明专利1项,专利号(WO2011003098)(排名第2)。目前已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40余篇,其中数篇论文在国际著名期刊《临床研究》(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实验医学杂志》(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免疫学杂志》(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肝脏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以及《移植》(Transplantation)等杂志上发表。多家国外SCI杂志审稿人。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委,临床外科杂志编委。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4项(包括重点项目1项),参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多项,其中主持项目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再生的机制及调控获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参与的课题项目 “肝细胞肝癌病人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方法选择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分别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5位)。
工作经历
-
-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 副教授, 2009-10至2010-05
-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医科大学
免疫和微生物系, 研究助理教授, 2008-04至2009-07
-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医科大学
免疫和微生物系, 博士后, 2007-06至2008-03
-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医科大学
药学院, 博士后, 2006-10至2007-06
-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院移植研究中心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院移植研究中心, 博士后, 2005-09至2006-10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
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 主治医师, 2003-07至2005-09
-
桂林医学院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主治医师, 2000-08至2000-09
-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 医师, 1994-07至2000-07
教育经历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外科学, Doctor, 2000-09至2003-06
-
同济医科大学
外科学, Master, 1997-09至1999-07
-
广西桂林医学院
临床医学, Bachelor, 1989-09至199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