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春,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讲座教授和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985和1988年在原长春地质学院(现并入吉林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0年在澳大利亚科廷大学(Curtin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前寒武纪地质和超大陆研究,目前担任国际主流SCI刊物《Precambrian Research》主编。代表性学术成果包括:(1) 率先提出全球大陆在20-18亿年期间相互拼合形成一个超大陆, 并建立了该超大陆的重建模型;(2) 在华北发现了两条18.5-19.5 亿年喜马拉雅型陆-陆碰撞带, 并提出华北基底是由若干微陆块在早元古代拼合而成;(3)重建了东亚陆块群从Rodinia超大陆裂解至Pangea超大陆形成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古地理位置,并提出Pangea东亚重建新方案。1998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4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50余篇,总他引64,817次 (H-index = 137)。2004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海外杰出青年基金,自2014年起每年选入瑞安(汤森-路透)「Highly Cited Researchers」。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Pangea的东亚重建”首席科学家,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华北克拉通早元古代拼合与Columbia超大陆形成”的第一完成人,同年当选为美国地质学会(GSA)会士, 2016年获得29届Khwarizmi国际奖一等奖和香港大学杰出研究者奖(Outstanding Researcher Award ),2017年受聘为西北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18年获发展国家世界科学院TWAS地球科学奖,2019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0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21荣获香港大学杰出研究成就奖(Distinguished Research Achievement Award)。在Research.com 公布的2023年世界科学家排名榜中,赵国春名列全球地球科学家第十位,中国地球科学家第一位。
工作经历
-
香港大学讲座教授、西北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2019-07至现在
-
西北大学
地质学系, 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2017至现在
-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副教授, 2007-07至2013-06
-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 2002-07至2007-06
-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Postdoctoral Fellow, 2000-08至2002
-
长春地质学院
地质系, 副教授, 1992-10至1996-07
-
长春地质学院
地质系, 讲师(助理教授), 1990-07至1992-06
-
长春地质学院
地质系, 助教, 1988-07至1990-06
教育经历
-
Curtin University
前寒武纪地质、变质岩石学, 博士, 1996-07至2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