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汉族,1972年5月生,湖北省房县人,农学博士,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br>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开展十字花科、豆科、茄科等蔬菜主要害虫防控技术、以及昆虫季节性适应机制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专题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获中国昆虫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奖和湖北省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各1次。研究成果获奖5 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发表科研论文90余篇,其中SCI论文40篇,参编专著3本。<br>科研工作创新之处:(1)通过田间系统调查、药剂筛选、改进施药方式等研究,提出并建立了以“科学用药、保护和助增天敌”为核心的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综防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2)开发出适于规模化饲养豆野螟的半人工饲料,阐明了豆野螟性信息素利用的生物学基础,明确了其性信息素包括4个组分,获得1个具较好诱集效果的寄主挥发物配方组合,为豆野螟的绿色诱控提供了技术支持。(3)开展甜菜夜蛾越冬生理生态研究,绘制出其在我国的理论越冬区划图,明确了甜菜夜蛾等蔬菜害虫的扑灯节律,开发出分时段灯光诱杀的技术。(4)对蔬菜猿叶虫生态学开展研究,以大猿叶虫为材料报道了短日照昆虫滞育诱导中光周期时间测量机制和光周期信息积累方式,探明了昆虫滞育诱导中温度周期与光周期的互作规律,明确自然滞育持续期对昆虫滞育后生物学具有复杂影响;发现了小猿叶虫成虫越冬和越夏包括滞育和休眠个体,纠正了高温诱导小猿叶甲夏眠的观点。(5)开展水生蔬菜茭白与水稻上二化螟的比较研究,明确了二化螟幼虫越冬生理与体重相关,发现二化螟寄生蜂主要存在于体重较轻的滞育越冬幼虫体内,报道了寄生蜂通过提高寄主抗寒能力成功越冬的策略,提出二化螟寄主种群越冬生物学差异能影响寄主种群生殖隔离和种群分化。
工作经历
-
华中农业大学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教授, 2009-12至现在
-
华中农业大学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副教授, 2007-05至2009-11
-
华中农业大学
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 副研究员, 2005-04至2007-04
-
教育经历
-
湖南农业大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博士, 2001-09至2004-07
-
华中农业大学
昆虫学, 硕士, 1994-09至1997-07
-
华中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 本科, 1990-09至199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