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晓明,男,汉族,1978年12月生,辽宁辽阳县人,200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7月参加工作,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理论物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
现为渤海大学数理学院教授,渤海大学数理学院教授委员会成员,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生指导教师。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2019),首批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8),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2014),辽宁省物理学会理事(2011),锦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18)。渤海大学学术骨干(2009),渤海大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14),渤海大学科技创新先进个人(2019)。《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委员会成员(2019.01),渤海大学数理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负责人(2019.4),渤海大学物理学学科带头人(2018.11), 渤海大学物理学学科负责人(2019.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多省市科学科技奖评审专家。Optics Express等国内外物理主流期刊评审专家。
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2015.06-2015.12),美国斯蒂文斯理工学院访问学者(2017.10-2018.10)。
2002年7月毕业于锦州师范学院物理学教育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2003年9月—2006年6月,渤海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指导教师:高亚军教授,毕业论文题目:N粒子任意未知态隐形传送的研究。2010年9月—2014年5月,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理论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指导教师:衣学喜教授,毕业论文题目:基于交叉克尔非线性的量子信息处理。
2015年6月29日—2015年12月31日,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量子技术中心(CQT),访问学者,合作导师:胡祖协教授(Prof. Choo Hiap Oh)。2017年10月27日—2018年10月26日,美国斯蒂文斯理工学院(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物理系,访问学者,合作导师:于挺教授(Prof. Ting Yu)。
2003年8月—2007年8月,助教。2007年9月—2012年8月,讲师。 2012年9月—2017年11月,副教授。2017年12月—,教授。
工作以来,曾为本科生讲授“普通物理(大学物理)”、“电动力学”、“近代物理”、“近代物理实验”、“物理仿真实验”等物理学课程,为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讲授“量子信息理论”课程。作为主讲人的“电动力学”课程,于2010年3月获批为辽宁省精品课。参与“量子力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校级教改项目1项。2009年11月,获渤海大学“青年教师授课大赛”理工组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2016年辽宁省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获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2016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获优秀奖)。
主要从事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量子信息学、量子通信协议及系统安全、量子信息处理、光量子计算、保密通讯与信息处理等方向的理论研究工作。在量子密码、量子通信、量子逻辑门构造、量子态制备、光学交叉克尔非线性应用等科学前沿热点课题上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研究成果。借助交叉克尔非线性可以建立光子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回避线性光学处理效率低、线路复杂等缺点,缓解强非线性的实验要求。应用光学弱交叉克尔非线性,我们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极化比特三光子完美W态、退相干自由态的制备方案;提出了建立光学最小退相干子系统的方案;提出了光子极化比特控制非门、控制相位门以及Fredkin门与Toffoli门的构造方案;提出了光子极化比特单光子控制两光子以及单光子控制多光子逻辑门的构造方案;提出了多自由度辅助光子极化比特Toffoli门的构造方案;提出了多自由度辅助多光子控制单光子极化比特控制幺正门的构造方案;提出了三光子GHZ态在联合噪声信道中分享以及控制信息传送方案以及光学实现方案;提出了光子极化比特量子傅里叶变换方案;提出了基于极化比特三光子完美W态的量子信息分裂、获取方案。
在物理学TOP期刊 Physical Review A,Optics Letters,光学TOP期刊Optics Express以及其它国际学术著名期刊:Annals of Physics, Progress of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Physics,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 Quantum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Optics Communications等等上发表论文79篇,SCI检索论文74篇,被引频次总计836次,他引609次,H-index:17。
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面上项目一项在研、二项结题;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一项(在研);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在研);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一项(结题);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一项(结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项(均已结题)、辽宁省教育厅项目六项(二项在研)。2008年—2011年,主持完成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2014年01月—2016年12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2014年01月—2016年12月,主持完成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第二层次)1项;2016年01月—2016年12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1项(科学部综合管理项目) ;2017年01月—2020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2017年05月—2019年04月,主持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2019年01月—2021年12月,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1项;主要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要参与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6项(2项在研)。
2014年4月,第四完成人参与出版专著1部:《噪声信道中的量子信息传送》,董莉、肖瑞杰、任远鹏、修晓明,东北大学出版社。
2017年5月,第一完成人出版专著1部:《基于交叉克尔非线性的量子信息处理》,修晓明、董莉、李微、郑军、刘旭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获得辽宁省自然学术成果奖(学术论文类)二、三等奖多项,获得锦州市自然学术成果奖(学术论文类)一等奖一项。
主要研究领域:A040408.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A050103.量子物理及其应用;A050104.量子信息学;F0110.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处理;F0505.非线性光学;F0515.量子光学。
工作经历
-
-
美国斯蒂文斯理工学院
Schaefer工程科学学院物理系, 访问学者, 2007-10至2018-10
-
渤海大学
数理学院, 副教授, 2012-09至2017-11
-
新加坡国立大学
量子技术中心, 访问学者, 2015-06至2015-12
-
渤海大学
数理学院, 讲师, 2007-09至2012-08
-
渤海大学
物理系, 讲师, 2003-09至2007-08
-
渤海大学
物理系, 无, 2002-07至2003-08
教育经历
-
大连理工大学
理论物理, 理学博士, 2010-09至2014-05
-
渤海大学
理论物理, 理学硕士, 2003-09至2006-06
-
锦州师范学院
物理学教育, 理学学士, 1998-09至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