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丹辉,工学博士。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4年7月毕业于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矿山建筑(工民建)专业,获学士学位。1997年4月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7年4月进入电子科技大学四系工民建专业任教,1999年晋升讲师,从事工民建专业教学工作。1998年9月考入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6月获博士学位。2002年10月进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及智能土木/桥梁结构的研究。2005年4月留同济大学桥梁系任教至今。2009年8月~2010年9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访问一年。国际土木工程全寿命协会(IALCCE)及 国际桥梁维护及安全管理协会(IABMAS)会员。国际期刊《Structure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Structure health monito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ributed Sensor Networks》、《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等国际期刊审稿专家、国内期刊多家学报审稿专家。2010年起聘为上海、广东、江苏省、浙江省科技咨询入库专家。2014年起,任上海市光纤传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专家委员会委员。<br><br> 主要研究方向为桥梁结构健康系统规划设计、结构健康监测的一般性理论、结构振动控制、结构动力学、既有结构评估和诊断等。承担或参与国际级、省部、企业级科研项目30余项(973、863、支撑计划、自然基金项目,以及上海、广东等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与东海大桥、合生大桥、闵浦大桥、闵浦二桥、上海长江大桥、礐石大桥等大桥健康监测系统研究和建设,以及以温州77省道、京秦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中小桥梁健康监测研究工作。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16篇,EI论文25篇。获实用新型专利17项,发明专利3项,申请中的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4项。主编上海市地方规范《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实施与管理》一部。获得国家级行业协会和省部级的奖励和成果多项。<br><br>近年来的主要学术成就和创新成果如下:<br>——提出了系统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方法,包括概念设计、结构损伤与性能演变分析、在线预警评估方法等,应用于多座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工程实践中,参与完成了多个高质量的第三代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成为国内同类系统的示范并受到国际的关注;<br>——提出并研究了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桥梁监测和科学计算平台,应用于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示范平台、河北交通厅企业创新平台及合生大桥监测系统;<br>——首次提出并设计了航道桥梁主动防船撞系统,应用在广东佛山九江大桥。<br>——提出了适于无线传感技术的分布式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实现高精度阻尼和模态参数识别;<br>——提出了基于动刚度理论和模型修正方法的复杂拉索系统的动力分析、参数识别和振动控制分析方法;<br>——提出并研究了基于光纤光栅原理的结构表面风压监测技术;<br> ——提出并研究了基于颗粒阻尼机理的新型拉索阻尼器原型技术;
工作经历
-
-
电子科技大学
四系工民建专业, 讲师, 1997-04至2002-06
教育经历
-
同济大学土
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 2002-10至2005-04
-
西南交通大学攻读
土木工程学院桥梁专业, 博士学位, 1998-09至2002-06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 硕士, 1995-03至1997-04
-
东北大学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矿山建筑(工民建), 学士, 1990-07至199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