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男,南开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分子微生物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生物组学研究与分子进化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及“天津市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的骨干成员和PI。南开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士(2000)、微生物学博士(2006),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学博士后及访问学者(2008-2010)。入选2014年南京市领军型科技人才计划、2015年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人才、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双创领军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和工业微生物、极端微生物、微生物遗传与进化;研究方向包括环境和病原微生物的分子遗传与进化,极端环境微生物的多样性与分子机制,环境、能源和工业微生物资源化应用与技术,高温工业酶、药用生物酶的改造与应用等。
先后主持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天津市科技计划重大专项1项和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其它省部级及横向项目4项,参与863等其它科技专项等近10项。近年来在Nature、PNAS、Bioresource Technology、Food Chemistry等国际著名SCI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总影响因子近200,被引次数超过2500次。获得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内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曾获2007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奖励。其中,作为第一或通讯等重要作者先后完成:首次揭示了石油微生物的长链解烃机制,对于石油污染生物修复和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生较大国际影响(2007,PNAS);参与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木瓜基因组计划”,完成首个转基因植物的基因组破译(2008,Nature封面文章);发现可静态发酵产高性能细菌纤维素的特殊菌株及其机制,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2012,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6, Scientific Reports);首次揭示了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型生物酶热稳定性机制(2014,Scientific Reports;2016,SpringerPlus;2017,Biotechnology and Bioprocess Engineering);首创“一锅酶法”人工合成重要母乳寡糖成分,可用于优质的益生元的生产(2015,Food Chemistry);首次揭示了高温石油菌生物脱硫脱氮途径,为解决重油脱硫脱氮难题、减少环境污染奠定基础(2013,PLOS ONE;2019,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9,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首创生物炼化技术应用于石油化工领域,具备经济、环保等多方面效益,初步实现“清洁燃料油”和“生物乳化油”等技术成果转化。
工作经历
-
-
南开大学
泰达生物技术研究院, 副研究员,硕导, 2008-12至2016-11
-
香港科技大学
生物系, 博士后及访问学者, 2008-02至2010-01
教育经历
-
南开大学
微生物学, 博士学位, 2001-09至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