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严伟,男,工学博士,研究员,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机电技术应用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创新团队”研究骨干,奥凯种业装备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国土部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科研带头人,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基础技术分会委员,ASABE、IJABE、农业机械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等审稿人。研究方向为智能农业装备,承担973、863、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国家级课题十余项,申报发明专利28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0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26篇,参编专著2部,制定企业标准6项,鉴定成果7项,获部省科技进步1等奖2项、2等奖1项、3等奖1项。<br>主要研究方向是精准农业智能化装备研究开发,主要是将农机、农艺、物联网、检测控制等原理相结合,通过获取农田小区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环境因素的时空差异性,制定按需调控种、肥、水、药等的处方图,并根据空间定位信息实施变量精准作业,最终达到降低肥、水、药等农资投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的目的。<br>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开发,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br>一是开发系列精准农业智能化变量作业装备。<br>研究了播种、施肥、中耕、植保、收获及土地治理等环节作业装备的精准测控技术,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其中基于电容法的排种与排肥量自动检测技术、基于重量与流量信息反馈式变量配肥施肥技术、杂草识别和自动对靶喷药技术、电容式堵塞漏播报警技术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br>研制了系列精准农业智能化装备,具有测量准确、控制精度高及适应范围广等突出特点,其中小麦和玉米精量免耕施肥播种机占国内70%的市场份额;自动变量配肥施肥机实现节肥15%;电容式播种机堵塞漏播报警系统解决了国外光电式受灰尘干扰的弊端,并将成本降低60%,实现装机1500余套;大型开沟铺管机改良盐碱化土地3万亩,得到新闻联播等广泛关注和报道。这些智能装备的研发,对于提高我国农业机械高效环保智能作业具有重要意义。<br>二是构建面向大型农场的精准作业管理体系。<br>针对土壤养分检测难的问题,提出基于产量分布、土壤养分、作物冠层养分多参数融合的变量施肥处方图定制方法,避免了变量施肥受土壤化验难的瓶颈束缚。基于称重法的联合收割机智能测产技术精度2%,达到国际先进水平。<br>该系统及装备自2010年开始,在黑龙江农垦红星农场、五九七农场、新疆兵团农八师及北京周边先后建立8个示范区,在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等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上进行了规模化示范应用和推广。<br>实现了省种、节肥、省药、增产、减少水土污染等效果,提升了作物生产管理水平与综合效益。其中大豆、玉米等精密播种施肥机变量施肥系统,在节肥15%的情况下,实现大豆增产2.3%,玉米增产9.4%。<br>三是开创了北斗系统农业应用。<br>在北斗系统建成并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之际,发起并主办“201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农业应用交流研讨会”,邀请农业部、总装北斗办、新疆兵团、黑龙江农垦及农业装备和导航定位行业知名高校、院所和企业的领导研讨,以促进北斗农业应用,加速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br>开发基于北斗兼容系统的农机调度、信息服务平台体系,开发北斗兼容的卫星信号接收车载监控终端设备及应用软件,建立基于北斗的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远程调度运维系统平台,设计装机容量为30万台,提高农机跨区作业安全性、运营效率和服务维护便捷性。<br>开展基于北斗的农机高效环保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发基于北斗的精密播种变量施肥机、高地隙宽幅喷杆喷药机及大型平移式和指针式喷灌机,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准农业北斗技术体系,打破农业生产管理导航定位和位置服务被GPS系统垄断的局面。<br>四是建立了农业装备先进制造与虚拟仿真系统平台。农业生产受季节限制,机械田间试验周期短,难度大,为此研究了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和虚拟实验方法和平台。提出大型喷灌机虚拟试验方法,开发大型农田场景及人机交互仿真软件,解决传统研发模式中反复试验的弊端,节约大量的人力和水资源。<br>建立插秧机控制系统虚拟现实系统,建立的仿真平台能让田间试验在室内进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发自动导航智能化插秧机,鉴定结果为国内领先。
工作经历
-
-
-
北京大学
地空学院, 博士后, 2010-07至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