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义华于1998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1999年3月赴日本NIMS工作,2006年3月回国。现任华中科技大学 博士生导师、楚天学者和华中学者特聘教授,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纳米表征与器件中心副主任。大力协助国家实验室创建了纳米表征与器件中心,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博士点基金和回国人员启动基金、湖北省杰出人才基金等,作为骨干参与1项973课题。发表与接收84篇SCI论文,其中60篇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SCI文章: 1篇荣登Nature,3篇Nature 旗下刊物 Sci. Rep., 2篇Adv. Mater., 1篇Adv. Funct. Mater., 1篇Laser Photonics Rev., 6篇Appl. Phys. Lett.,2篇Nanotechnology,4篇Opt. Express等。全部文章SCI他引1200余次 [2015年8月25日止]。<br> 2002年2月7日,Nature 415, 599 (2002)发表了高义华的工作:世界首次研究纳米级液态物质的膨胀性质,利用Ga填充纳米碳管研制世界“最小温度计”。 2005年9月30日,高义华和他的二位领导:Prof. Yoshio Bando(组长)、Prof. Dmitri Golberg(副组长),因为新型纳米管的研制和纳米温度计的发明一起荣获第16届国际上很有声望的日本“筑波杰出科学家奖”Tsukuba Prize [由1973年获物理学诺贝尔奖的江崎玲於奈教授(Leo Esaki)颁奖;记者招待会上,江崎玲於奈教授、2000年获化学诺贝尔奖的白川英树教授(Hideki Shirakawa)等陪同3位Tsukuba Prize获得者留影纪念]。<br> 近年来, 高义华还在光探测与光发射、电能存储与光电转换、电力转换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研究成果,发现并证实了赝负光电导效应(研究图被选为Adv. Mater.内封面页, Adv. Mater. 23, 3525-3532 (2015));研制了具有优异性能的紫外光探测器:或具有自驱动性; 或开关比大幅增加;或具有毫秒级快速恢复的特点;解决了ZnO材料的p型掺杂困难、电致发光波峰红移困难和直接发射白光困难的问题 [Adv. Funct. Mater. 25, 2182-2188 (2015)],研制成功p型的Sb掺杂ZnO 纳米阵列, 突破现有GaN芯片需荧光粉调节的白光发射技术,成功得到了直接发射无紫外成分的暖白光LED;研制了多种高性能超级电容器[Adv. Mater. 25(35), 4925–4931 (2013)等],这些器件成功地驱动商用小型液晶屏、LED、马达和玩具电动车等; 融合热动平衡、力平衡和电平衡等基本物理原理和概念,发现了一种反常大膨胀效应[Appl. Phys. Lett.99,083112 (2011)], 实验指出电流和电子束均可成为输运纳级物质的驱动力,为新型微纳机电系统的研制提供物理原理基础。<br> 迄今,高义华共获得2项中国专利、2项美国专利和6项日本专利, 正在申请10项中国专利。现从事纳米材料与器件的能量转换、存储与探测研究,分为4个主要方向: 1, 新型LED 研究; 2, 紫外探测研究; 3, 光电转换和电力转换微机制的电镜研究;4, 柔性超级电容器研究。
工作经历
-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 教授, 2006-03至现在
教育经历
-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 2006-03至2022
-
日本 国立材料研究所NIMS
特别研究员, 重点研究专家, 1999-03至2006-03
-
美国西北大学MSE
访问学者, 2003-05至2004-02
-
-
华中理工大学
凝聚态物理, 硕士, 1991-09至1994-06
-
湖北大学
物理学, 学士, 1985-09至198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