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从事新型光电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包括智能应力发光材料和器件的设计、制备、机理和应用研究。彭登峰博士自2009年开始,先后在同济大学,九州大学,日本产业综合技术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和香港理工大学从事功能光学材料和器件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包括应力发光半导体材料、稀土发光材料和“光-机-电”集成和耦合新型器件的制备、表征、机理及其在传感和能源领域的应用。彭登峰博士在“发光和应力发光功能材料”领域有10余年的学习和研究经验,2017年3月入职深圳大学后,主要聚焦“应力发光功能光学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在应力发光材料的制备,结构优化设计,测试装置研制和应力发光材料应用等方面从事相关实验研究并提出了新的思路,在该领域(例如自恢复应力发光和半导体异质结应力发光材料及应用等方向)逐步形成一定特色,通讯作者/第一作者研究工作发表在Infomat;Advanced Materials;Science Bulletin;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dvanced Science;Chemistry of Materials;Nano Energy;Small;Nanoscale;Nano Research;Science China Materials;Journal of Luminescence和《发光学报》等期刊上,为Elsevier国际学术数据库撰写英文专著1章,邀请综述/展望论文5篇,邀请报告30余次,申请专利40余项,国际PCT专利2项。论文被Science; Adv. Mater.; Chem. Mater; 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 Adv. Energy. Mater.; J. Am. Ceram.等英文期刊和书籍大量正面引用或评述。同时是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ngew. Chem. Int. Ed; ACS Nano; Nano Energy;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 Laser & Photonic Review; Nanoscale;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Optics Letters;Applied 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Ceram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Journal of luminescence;Sensors 等期刊特邀审稿人。
彭登峰博士是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面上2项),广东省面上和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项,同时还获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B)等项目。深圳大学特聘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稀土学会光电材料与器件专业委员会理事,《发光学报》杰出青年编委;《信息材料(英文)》(InfoMat,首个影响因子25.405,SCI Q1)青年编委;《稀土学报(英文)》(Journal of Rare Earth,SCI Q1)、《材料展望》Materials Future、《自然科学进展:国际材料》(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Materials International)、《Exploration》等期刊兼任青年编委。2022年受邀国际先进材料协会会士(IAAM Fellow)。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稀土掺杂半导体异质结无源应力发光,同时实现紫外到近红外10余种发光离子掺杂的全光谱应力发光,设计出应力多色编码。在国内率先实现百十公斤级应力发光粉体稳定量产实验,首次制备出植物纤维复合的应力发光纸,进而开发出高亮度应力防伪标签的制备技术,同时也开发出与丝网印刷技术兼容的应力发光UV油墨。
工作经历
-
深圳大学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研究员, 2017至现在
-
香港理工大学
应用物理系, 博士后访问学者, 2016至2017
-
中国科学院
北京纳米能与与系统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015至2016
-
教育经历
-
同济大学
功能材料与器件, 博士, 2009-09至2013-05
-
Kyushu University (日本九州大学)
物质理工学, 联合培养博士, 2011-11至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