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万忠,男,东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1970年6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矿物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西南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国土资源部多金属矿评价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br> 1988年考入东北大学(原东北工学院)矿物工程系选矿专业,1992年保送攻读硕士学位,1995年5月获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6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由东北大学和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联合培养),1999年9月获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4月始在职入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10月至2002年4月赴日本秋田大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研究员工作。1998年3月任讲师,2002年6月始任副教授,2005年1月起任教授,2005年12月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br> 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六届、第七届选矿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矿业联合会第四届、第五届选矿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选矿专业委员会粉体分会常务理事,环境保护部环境评估中心常聘专家,辽宁省高层次科技专家库专家,辽宁省硅酸盐学会非金属矿专业委员会委员,《冶金行业专家信息库》专家。《有色矿冶》、《黄金科技技术》特邀编委,《现代矿业》杂志社理事会理事,《矿山机械》、《中国有色金属学报》、《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Particul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Rare Metals》等论文评审专家。中国无机盐协会第一届钙镁分会行业专家组专家,第二届专家委员会委员,无机盐学科带头人,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镁化合物分会第一届专家组副组长(2012年11月)。<br> 在矿物浮选理论与技术、复杂多金属矿高效分离和矿物材料等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造诣,主编出版专著《硅酸盐矿物浮选原理》、《难选铁矿石选矿技术》、《铁矿选矿新技术与新设备》、《矿物材料》等13部,译著《矿物加工技术》1部,参编《试验研究方法》、《中国黄金生产实用技术》、《镁质材料生产与应用》、《中国黑色金属矿选矿实践》等12部,作为编委参与《现代选矿手册》第1册破碎筛分与磨矿分级的审稿工作。<br> 在《Material Chemistry and physics》、《Mining Science & Technology》、《Nanoscience》、《Trans. Nonferrous Met.Soc.China》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被SCI检索收录20余篇,他引总次数近百次,EI检索收录53篇。<br> 获辽宁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1998年获原中国有色工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4年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2008年获国际青年学术成就奖,2010年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中国矿山企业协会冶金矿山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1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2年11月获中国矿山企业协会冶金矿山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4年11月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4年10月获冶金矿山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2016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丹东市科学技术三等奖。<br> 以负责人角色承担完成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863”西部材料专项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4项,国家科技部十二五支撑项目1项,以及第二负责人角色完成国家“973”项目1项,国际合作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十一五支撑项目1项。目前负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项目1项,横向项目多项。
工作经历
-
东北大学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10至现在
-
东北大学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副教授, 2002-03至2004-10
-
东北大学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副教授, 1998-03至2002-02
-
东北大学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助教, 1995-04至1998-02
教育经历
-
东北大学
矿物加工工程, 博士, 1996-03至1999-07
-
东北大学
矿物加工工程, 硕士, 1993-09至199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