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合忠,男,山东五莲县人,1965年9月生,中共党员。1981~1991年先后在莱阳农学院、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大学学习,获得莱阳农学院学士(1985)、北京农业大学硕士(1988)和博士(1993)学位;2000~2001年在以色列巴依兰大学做博士后,2007年8~11月在美国德州理工大学做高级研究学者。1991年3月在山东省农业厅参加工作,从事棉花生产管理和技术推广,先后任农艺师、高级农艺师;1995年11月调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1998年12月晋升为研究员。现为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兼任黄淮海棉花遗传改良与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棉花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兼执行专家组成员,农业部棉花专家指导组成员、山东省棉花专家顾问团棉花分团成员,是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Agronomy Journal等国际学术期刊编委,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 一直在第一线从事棉花栽培学与耕作学研究,对棉花育种、病虫害防治和棉花种子学等也有涉猎。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农业结构调整重大专项等20余个科研项目。主要学术贡献有,(1)在国际上较早开展转Bt基因抗虫棉生理特性和栽培技术研究,将熟相概念引入棉花作物,揭示了Bt棉异常熟相的形成机制,Bt杂交棉单株产量优势的形成机制以及叶枝利用原理与途径,建立常规抗虫棉防早衰栽培技术和Bt杂交棉“精稀简”栽培技术,成为山东省主推技术,累计推广6000多万亩,推动了转Bt基因抗虫棉在山东和黄河流域棉区的发展;(2)开展滨海盐碱地棉花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创建准确模拟根区盐分差异分布的试验方法,建立盐分差异分布理论与成苗技术、盐碱地棉花施肥理论与技术,建成先进实用、特色鲜明的滨海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主推技术,累计推广6000多万亩,推动了我国棉田的成功转移和滨海盐碱地棉花生产的发展;(3)在国内外较早建立棉花组织培养遗传转化体系,并通过转化控制甜菜碱合成的胆碱单氧化物酶基因获得多个抗旱耐盐的转基因棉花品系;率先发现灭活青霉菌菌丝体能够诱导棉花产生对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抗性,阐明了新型诱导子的作用机理并制定了大田施用技术;在棉纤维发育、棉花种子学研究等方面也有一定建树。先后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1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列1、2、3位),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首位)、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位)。研究成果推广近亿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80多亿元;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40多篇,累计被引用1500余次,是国内农作物领域高被引作者之一;获得授权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主持育成棉花新品种2个;编著《中国棉花栽培学》、《盐碱地棉花栽培学》等著作10部,培养研究生8名。 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十分注重成果转化、生产指导、技术培训和信息调研等方面的工作。参与山东及邻近产棉省的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为转基因抗旱虫棉的推广普及、抗虫棉防早衰技术及盐碱地丰产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山东省棉花专家顾问组成员和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长期在第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信息调研,每年进村入户到田间30多次,累计40多天;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每年为农业技术人员和棉农授课20余场次,培训1000多人次。 荣获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工作经历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研究员(1998),副主任(、主任(2013), 1995-01至现在
-
-
山东省农业厅
经作处/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 1991-03至1995-11
教育经历
-
北京农业大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Doctor, 1991-03至1993-03
-
北京大学
植物学, Doctor, 1988-09至1991-01
-
北京农业大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Master, 1985-09至1988-07
-
莱阳农学院
农学, Bachelor, 1981-09至198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