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博士研究生就读期间到今(即2007年-现在):申请人对东北黑土黏粒矿物组成及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第一次较为全面阐述了东北黑土黏粒矿物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利用方式、植被,区域气候对黑土黏粒矿物组成的影响,分析了黏粒矿物的演化特征和揭示东北黑土的成土过程。通过黏粒、黏粒复合体和黏粒矿物的吸附性能的研究,首次通过对土壤黏粒矿物组成分析,揭示了土壤养分的保持和供给机制,以及结合有机碳后的吸附性能的变化特点;并通过对不同形态的颗粒进行分形分维的量化处理,反映了黏粒对有机碳的固定作用及对土壤结构特征的影响,为土壤的分类和培肥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该项目符合东北地区农业发展需求,对该地区土壤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对当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博士研究生就读期间,发表论文7篇(其中有3篇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中),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发表相关论文4篇。并获得了吉林省登记科技成果奖和吉林农业大学校级优秀博士论文。<br>2、内蒙古大学工作期间(即2010年-2011年):1).参与农业部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项目“马铃薯现代农业技术产业体系(CARS-10-P09)” 2008-2015,中期考核;2).参与“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关键技术的研究示范”2007BAD49bB00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7.1-2010.12项目结题和验收;3).参与农业部公益行业科研专项“马铃薯旱作节水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nyhyzx07-006-2)项目结题和验收;4).参与编写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马铃薯优质生产与产业升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申请与计划书填写。5).参与编写关于马铃薯的5个国家标准,并申报到国家标准委立项。<br>3、内蒙古民族大学工作期间到现在(即2011年-至今):1).主持的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项目等合计6项;2).参与内蒙古民族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资质认证复审和扩项研究;3).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研究;4).组织《土壤环境与人类健康》课程教学。<br>发表论文20多篇。
教育经历
-
吉林农业大学
土壤学, 博士, 2007-09至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