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从事光致变色材料、功能配合物与纳米材料的研究。近年来,针对大多光致变色材料仅在溶液中变色,且稳定性和抗疲劳性差等关键科学问题,构建了一类以吡唑啉酮为母体的光致变色新体系,揭示了其变色机理与构效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合成的吡唑啉酮类化合物为配体,构筑了一系列结构和功能各异的配合物,发现其在抗癌药物、发光材料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后拓展研究领域,将材料纳米化,利用低热固相化学反应,制备了不同维数、形貌的纳米材料,为绿色制备光、电、磁、热等纳米功能材料开辟了一条新途径。<br>先后主持了包括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SCI收录论文100余篇,正面他引700余次。 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件,研究成果曾连续3次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 年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013年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优秀专家。获得了新疆青年科技奖、新疆五四青年奖章和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荣誉。
工作经历
-
-
-
新疆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副教授, 2005-12至2010-11
-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副教授, 2006-12至2008-01
-
新疆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讲师, 2001-12至2005-11
教育经历
-
西安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博士研究生, 2005-03至2008-07
-
新疆大学
物理化学, 硕士研究生, 1998-09至2001-07
-
四川师范学院
化学教育, 本科生, 1994-09至199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