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966-5-27生于山东博兴县,现工作于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br><br>当前主要研究领域和兴趣包括:<br> 有机超分子化学; 功能分子的设计与合成; 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药物合成; 有机合成等。<br>【有机超分子化学】 <br> 相对于以共价键为基础,以分子为研究对象的传统分子化学(molecular chemistry)而言,以多种弱相互作用力(或称次级键)为基础,以2个以上分子通过这种弱相互作用高层次组装为研究对象的化学,可定义为“超越分子概念的化学”,也称为超分子化学(supermolecular chemistry)。<br> 与原子间由化学键作用而形成分子的分子化学不同,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缔结而形成复杂有序且具有特定功能的分子聚集体的科学,这种分子聚集体简称超分子。换言之,超分子化学是研究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形成功能体系的科学。<br> 超分子作用是一种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分子间相互作用,通过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精确调控,超分子化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分子信息化学,它包括在分子水平和结构特征上的信息存储,以及通过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分子识别过程,实现在超分子尺寸上的修正、传输和处理。它是化学和多门学科的交叉领域,它不仅与物理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相互渗透形成了超分子科学,而更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潜在前景的是在生命科学中的研究和应用。例如生物体内小分子和大分子之间高度特异的识别在生命过程中的调控,生物体内的信息输送( 电子转移、能量传递、物质传输和化学转换)和生物体中受体-底物相互作用等,其基本现象都离不开超分子化学范畴。<br> 未来超分子体系化合物的特征应为:信息性和程序性的统一;流动性和可逆性的统一;组合性和结构多样性的统一。所有这些特性便构成了“自适应化学”这一概念的基本要素。考虑到超分子化学涉及到的物理和生物领域,超分子化学便成为一门研究集信息化、组织性、适应性和复合性于一体的物质的学科。<br>我们课题组主要研究具有空穴结构的有机主体分子,如环糊精、杯芳烃等参与的超分子化学体系,重点设计、合成、解析具有应用前景的功能性主体分子新模型。<br>【功能分子的设计与合成】<br> 主要研究、设计、合成具有应用背景的功能分子,如药物、香料、甜味分子、染料等等。<br>【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br> 主要研究、设计、合成具有应用背景的功能材料、复合制剂等,如环保性润滑剂、乳化剂、粘合剂、阻燃剂、防焦剂、液体硬脂酸、精细化工材料等。<br> 特别注重“变废为宝”方向的研究,如CO2、炼油尾气的综合利用等。
工作经历
-
山东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 教授, 2011-10至现在
-
山东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 副教授, 1997-10至2011-09
-
山东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 教授, 1995-08至1997-09
教育经历
-
-
山东大学
有机化学, 硕士研究生, 1989-08至1992-07
-
山东师范大学
化学, 学士, 1985-09至198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