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波,男,汉族,1973年8月出生,山东省临沭县人,博士(后),二级研究员/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兼职研究员,齐鲁工业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纳米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九三学社”社员,政协苏州市第十五届委员会委员。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评审(“纳米科技”领域)核心专家库。中国物理学会固体缺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终身会员、中国电子学会终身高级会员、中国光学学会终身高级会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级会员、苏州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7年毕业于山东轻工业学院(现齐鲁工业大学),1997-199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硕士学位基础课程,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学硕士学位,2000-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师从干福熹院士从事光存储技术研究,并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从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后研究,2005-2017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工作,2017年至今在苏州科技大学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是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信息存储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传感器材料与器件)。负责和参与科研项目合计63项,作为负责人主持过国家纳米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作为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家863计划目标导向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和江苏省等科研项目27项,团队成员项目20项,作为项目骨干参加过国家集成电路重大专项、国家纳米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863、国家973、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委、与美国SST公司的国际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36项。在国内首次研究了硫系化合物相变薄膜的激光致相变特性,系统研究了高密度可擦重写相变光盘的制备工艺,在我国率先开展相变存储器(PCRAM)的研究工作,在新型相变材料、电极材料、器件单项工艺开发及其集成方面获得多项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最早把Sb2Te3应用于PCRAM,开创了基于Sb2Te3及其掺杂改性的PCRAM相变材料研究方向,具体负责完成8和12英寸PCRAM专用平台的搭建工作,实现与中芯国际0.18m-40nm标准工艺线无缝对接,研发出具有完整功能的16Mb MaskROM字库芯片和1Kb-64Mb PCRAM试验芯片的单项工艺及其集成工艺,4Kb打印机用PCRAM芯片产品已获得1600万颗试用订单。提出光电混合相变存储器新概念。担任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方向带头人;筹建纳米光电材料与微结构研究中心校级研究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成功获批苏州市重点实验室并担任主任,完成团队和实验室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作为发起者助力学院成功新设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专业;发起和筹建苏州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完成高水平电池中试线建设。
发表期刊论文363篇(SCI论文275篇),H因子为36,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32项、美国发明专利5项,参与了《Data Storage at the Nanoscale: 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中国材料工程大典》、《光子学技术与应用》、《相变存储器》和《大辞海》等五部著作的编写工作,指导研究生46名(博士16名、硕士30名)。
荣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首届上海市知识产权创新奖专利商标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三等奖等科技奖励,获得江苏省双创人才(高校创新类)、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中青年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首届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跟踪、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等荣誉,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二十周年典型宣传案例画册(1419名启明星中选拔30人)和中国博士后30年-上海市优秀博士后代表宣传画册。
作为组委会主任,成功举办了2019年度第十四届全国固体缺陷学术研讨会会议;作为大会秘书长,组织召开了国际上存储器领域影响力很大的《2011年度第十一届非易失性存储器国际研讨会》、《2012年度国际信息数据存储研讨会/第九届国际光储存研讨会》和《2016年度国际信息数据存储研讨会/第十届国际光储存研讨会》;新华社、人民网、文汇报、科技日报等媒体对会议进行了专门报道,反响巨大。
工作经历
-
苏州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2017-07至现在
-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TD, 临时员工, 2008-01至2017-05
-
-
教育经历
-
-
-
山东轻工业学院
材料学, Bachelor, 1993-09至199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