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依纯,复旦大学小分子活性物质上海市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br>1987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疗系,1994年毕业于德国海德堡大学药理学系并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1月回国后在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工作,历任讲师(1995)、副教授(1995)、教授(1999),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1998)、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001)、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09)、上海市领军人才(2012);200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9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14年起任小分子活性物质上海市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br>近十年来专注于研究小分子活性物质硫化氢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调节及其机制。在该领域研究的第一方面是观察H2S对心血管系统生理功能及其疾病的作用;研究工作发现了若干H2S的生理功能,如H2S的促血管新生作用(Cardiov Res, 2007),对L型钙通道(Cardiov Res, 2008)和Ito钾通道(ARS, 2015)的调控作用,对胰岛素受体的増敏作用(ARS, 2013a)以及对心机梗死后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显著复律作用(ARS, 2015)等;H2S化学供体的长期慢性给药在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的剂量下,在自发性高血压(AJP, 2007)和心肌缺血再灌注(AJP, 2010)等不同的疾病模型中均有心血管保护作用。上述工作对于认识H2S的生理功能,拓展这一新兴研究领域具有科学意义,也为进一步的转化医学研究提供了线索。<br>在该领域研究的第二方面是深入研究H2S作用的机制,尤其是H2S的靶分子及其信号转导通路。首先以H2S促血管新生模型为切入点,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发现了介导H2S促血管新生作用的靶分子为VEGFR2, 其分子开关为Cys1024-Cys1045,并阐明了H2S调控此分子开关的原子生物学机制(硫-硫原子亲核攻击分子开关原理)(ARS, 2013b);由此工作进一步揭示H2S其实是作用于不同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中具有共同结构的胞内激酶活性区,作用于其中共同的分子开关而对若干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进行结构和功能的调节作用,包括对胰岛素受体(ARS, 2013a)和EGFR(ARS, 2014)的直接调节作用。尽管VEGFR2、胰岛素受体和EGFR等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具有不同的胞外段和相应的胞外配体(VEGF、胰岛素和EGFR),他们的胞内激酶活性区的结构是相识的;这一工作揭示了这三个不同的家族成员具有共同的内生抑制性分子开关,而H2S恰恰可以特异性地、可逆地打开此分子开关而使它们从内生性的抑制状态中得以解除,从而在它们各自胞外配体的作用下而得以激活,由此提出H2S依赖的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H2S-dependent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family)的概念。进一步的研究提示H2S分子开关还存在于上述激酶家族以外的蛋白大分子中,最近的工作揭示了Cys320-Cys529是H2S调节Ito钾通道孔形成亚单位功能的分子开关(ARS, 2015)。这些工作提示H2S是通过不同蛋白大分子中某种共同的分子开关而实现对激酶、离子通道等不同靶分子的调节作用,部分解释了H2S产生多样性生物效应的原因。最近的工作还提示H2S通过蛋白中的分子开关激活其靶分子后,继而激活某些非编码RNA而实现下游信号转导,如miR-640可在H2S促血管新生过程中转导H2S激活VEGFR2后的下游信号(AJP, 2015)。<br>上述H2S新功能的发现及其作用的分子、原子机制的研究引导了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方向:1、探索除了亲核攻击分子开关原理以外的第二种H2S调控靶分子原子生物学原理;2、内源性H2S生成的调节机制;3、内源性H2S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机制。
工作经历
-
复旦大学
基础医学院, 教授, 1999-05至现在
-
复旦大学
上海医科大学肾脏与高血压研究中心、生理学教研室, 副教授, 1995-01至1999-12
-
德国基尔大学
药理系, 博士后, 1994-05至1994-12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住院医师, 1989-01至1992-05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住院医师, 1987-07至1988-12
教育经历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医疗系, 本科, 1981-09至1997-06
-
德国海德堡大学
药理学, 博士, 1992-06至199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