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论著及科研成果有:
(1) “分汊河型的实验研究”《长江中下游河道特性及其演变》一书第八章,1985年,科学出版社;(2) “密西西比河下游河谷新构造运动”第六部分“模型实验”(英文)提交给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最终报告,1985年;(3) “边界条件对曲流发育影响的过程响应模型实验研究”《地理研究》5(3),1986年;(4) “地貌临界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人民长江》No.1,1987年;(5) " A New technique for modelling river morphology",1987,in K.S.Richards (ed) Proc First ICG wiley,1989年;(6)"A Preliminary study on hychaulic geometric relations in modelling channels",in Abstiacts of Papers & Posters 2nd ICG,Francfurt,1989年;(7)“关于流水动力地貌及其实验模拟问题”地理学报,44(2),1990;(8)“河流地貌系统的过程响应模型实验”地理研究,9(2),1990年;(9)“水库下游再造床过程的若干问题”,地理研究,9(4),1990;(10)“模型小河河相关系研究”,泥沙情报,No.4 (39),1990年;(11),"A study on Catastrophic Processes in Fluvial Geomorphology",1990年8月南京“地学灾害与减灾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2) 1985—1986,完成“马鞍山河段”演变趋势模型实验报告之一、二、三及总报告”,“长江下游马鞍山河段31#泵房区冲淤趋势及整治模型实验研究报告”,“长江三峡工程兴建后下游河道变化”以及“大坝下游曲流河型演变趋势模型实验报告”;(13) 1987—1988年,完成“大坝下游分汊河型演变趋势模型实验报告”,“大坝上游分汊河型演变趋势模型实验报告”,“大坝下游游荡河型演变趋势实验报告”,“大坝上游分汊河型演变趋势模型实验总报告”;(14)1989—1990,完成“马钢自备热电站区河床冲淤趋势及修建码头可行性研究报告”;“应用河流地貌实验与模拟研究综合成果报告”以及“1989年荷兰恩斯克特航天调查及减灾国际学术讨论会进行研究报告”;(15) 1989—1993年,编写“动压式人工降雨器实验装置研制及鉴定报告”,“均匀物质流域地貌演化发育过程实验报告”,“非均质流域地貌演化发育过程实验报告”,“流域地貌基面下降复杂响应实验报告”,“植被覆盖度对流域水系发育对流域水系发育影响实验报告”;(16) 1994—至今,编写“黄河下游纵剖面发育及环境因素影响”及“河流纵剖面分形-非线性特性”、 “分汊河型造床及突变过程实验研究”、“河流崩岸点突变迁移研究”等。此外编辑“流水地貌实验与模拟”1—5辑。出版著作“地貌实验与模拟研究”、“应用河流地貌实验与模拟”等。
教育经历
-
南京大学地理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地貌学,河流地貌, 1958-09至196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