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宁,男,44岁,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理事。
彭小宁博士主要从事基础医学研究,国际上首先发现部分肝癌的发生与螺杆菌感染有关,并在国际知名的科学刊物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IF 8.816)发表了研究成果;2001-2002年在美国的贝勒医学院,在国家首批“千人计划”入选者-松阳洲教授指导下,从事遗传筛选研究工作。2002-2004年在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进行精子发生及睾丸生殖细胞瘤的分子机制研究,2005年作为主要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发现了小鼠睾丸生殖细胞瘤的致病基因Ter位点的dead end基因,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顶尖科学刊物Nature(IF 36.101)上。这项研究成果被认为睾丸癌遗传易感性研究领域中重要突破。2009年彭小宁博士研究小组研究发现男性不孕增加睾丸肿瘤患病风险,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PLoS ONE(IF 4.411)上以Article形式发表。同时Nature子刊-Nature Review Urology将此项工作列为世界泌尿学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因而在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栏目专文报道。该期刊的编委认为“该研究明确了男性不孕与增加睾丸肿瘤患病风险的关系,从而为男性不育症的管理和睾丸肿瘤的早期发现与预防等提供重要的临床防治指导”。
近年来,彭小宁博士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研究基金等资助,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数项国家自然基金及863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著名科学刊物共发表20余篇研究论文(SCI 7篇,EI 2篇),迄今为止,研究论文被SCI总引用次数229次,个人H指数为5。被国际知名刊物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和 Archive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邀请为审稿专家和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医学科学研究与设计》编委等。
教育经历
-
中南大学
Doctor, 1998-09至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