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玉华,男,1965年4月20日出生,江苏省丹阳市人,研究员,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任职于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重点联合研发中心“艾滋病和新发再发传染病合作基地”、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及免疫学研究室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研究组组长,该实验室为WHO HIV耐药监测实验室网络和UNAIDS全球HIV研究实验室网络成员;与国外同行(Vanderbilt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Institute for Global Health,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Center for Studies of Addiction,York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Health of Washington DC,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School of Medicine, Family Health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有着频繁的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掌握着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时刻把握着艾滋病科学防治的热点。<br><br>1999年7月于上海医科大学获得流行病学博士学位,1999年8月-2001年5月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全国计划免疫技术指导中心做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后研究。开展过低水平职业核辐射对职工全因和肿瘤死亡影响的数学回归模型研究;开展过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人体接种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评价、疫苗免疫与自然感染关系的研究、现场效果评价及其人群大规模接种的卫生经济与政策的评价、发病危险因素等系统研究。<br><br>目前,从事HIV分子流行病学和耐药性监测调查及其数据库管理和分析,艾滋病疾病自然史,毒品滥用行为学和维持治疗研究,吸毒人群、服务小姐/暗娼和同性恋人群艾滋病感染及其高危行为的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艾滋病传播动力学数学模型研究以及疫苗临床试验研究工作。在我国率先开展了大规模抗病毒治疗人群、吸毒人群、服务小姐、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和吸毒人群HIV家庭内性传播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在高危人群的招募、随访和保持、外展服务和社区等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并且开展了一定的方法学研究。熟悉按国际性标准操作的艾滋病临床研究,包括GCP、伦理学和社区参与。<br><br>作为课题负责人在艾滋病研究方面先后获得(2001年-):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科技攻关“十五”项目分课题1项;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应用性研究课题1项;全球基金防治应用性研究1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课题2项和子课题1项;美国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UAB)课题1项;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课题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子课题2项。主持课题的总经费达1200万元。同时,作为课题副负责人/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负责人,参加多个艾滋病项目研究,总经费达1200万美元。发表研究论文220多篇,其中SCI论文60篇,累计影响因子达200分。获得首届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