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良,博士,研究员,硕导。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环境健康工作技术专家组主要成员,全国重点地区环境与健康专项调查国家技术专家组成员,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工作核心专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环境铅暴露致儿童脑发育损伤的机制研究”课题骨干(2012-2016)。WHO石棉污染健康危害控制亚洲区专家组成员,瑞典UMEA大学环境化学系高级访问学者,先后多次出访瑞典、荷兰、日本、韩国等开展环境健康国际科研交流。<br>2006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选取《DNA甲基化高通量定量检测新技术》为学位课题。主要内容为利用甲基化DNA特异性引物和亚硫酸氢钠处理,借鉴基因表达序列分析(SAGE)技术,以全新的思路研究一种基于甲基化引物和SAGE的高通量DNA甲基化定量检测方法(MSP-SAGE),相关研究结果在国际期刊公开发表,学位论文获得湖北省高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参加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同时以凝血酶aptamer为例,利用适配分子aptamer和ExoI的特性,借助PCR扩增和实时定量PCR技术建立了一种称作外切酶保护分析的高灵敏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在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现代分析方法应用于环境化学污染物的检测和评价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另外在读期间还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致癌物与DNA形成加合物的基因作用靶点筛选研究》(30170903,NSFC)的实施。<br>2006年开始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从事环境污染与健康专业科研工作,长期关注环境化学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损伤机理及其控制策略研究,在环境污染的健康危害风险识别、控制机理、风险管理技术支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主持项目有NSFC项目《化学污染物表观遗传毒性的EGFP评价方法研究》,中央财政专项子课题《全国重点地区环境与健康专项调查》和《淮河流域重点地区特征污染物及优先控制污染物的筛选》,国家环境保护行业公益科研项目子课题《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卫生学指标基准预研究》和《典型水体污染地区环境健康综合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公益性行业科研院所专项《基于低甲基化表观遗传毒性的污染物健康损害风险评价新方法》等多个项目,目前参与的大型科研项目有国务院中央财政专项《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等,卫生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淮河流域水污染与肿瘤的相关性评估》。以主要执笔人身份参编发布《我国环境与健康宏观战略研究》,《环境保护部环境与健康工作“十二五”规划》等。通过在环境与健康领域的系统学习与实践,在表观遗传学(特别是DNA甲基化)、环境污染物控制、环境污染物健康损害机理和现场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在生化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仪器分析等方面比较熟练。<br>在环境健康管理技术支持方面,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曾协助环境保护部开展了河南、山东、河北等多地环境健康事件或问题的处理处置技术支持工作。通过在环境与健康领域的系统实践,在环境污染的健康危害风险识别、控制机理、环境污染的风险管理技术支持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目前提出了水体特征污染物和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技术,并在淮河流域重点地区进行应用;对后续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试点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br>先后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论文,其中SCI收录8篇,中文他引总计40余次;主编环境健康领域著作3部,参编著作5部。获2014年度环境保护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一),2007年度湖北省高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申请发明专利2项。
科技奖励:
王先良、王小利、钱岩、吕占禄、王菲菲. 化学污染物去甲基化健康风险评估新技术,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4年度,环境保护部。
王先良. 湖北省高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7年度,湖北省人们政府学位办,湖北省教育厅。
主编著作:
1. 王先良主编. DNA甲基化与化学污染(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 2014.
2. 王先良主编. 流域水环境特征污染物筛选理论与实践(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 2014
3. 徐顺清主编, 王先良副主编. 环境健康科学(M),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 2005.
发明专利:
1. 王先良, 一种污染物致DNA去甲基化能力定量检测方法, 201010219395.6, 2012.
2. 王先良, 基于致癌风险的流域水体特征污染物筛选方法及其应用. 201310369559.7, 2013.
工作经历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室内环境与健康监测室, 研究员, 2020-01至现在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环境健康防护室, 研究员, 2016-07至现在
-
教育经历
-
华中科技大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博士研究生, 2003-07至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