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年,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园艺学会牡丹芍药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分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蒙中药材种植标委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中心专家库专家以及国家卫健委“三新”食品评审专家等。
主要从事药用植物亲缘学、中药及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评价研究、药食两用产品研发等工作。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副主编或编委出版《南药与大南药》、《Dietary Chinese Herbs: Chemistry, 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Evidence》、《中国食疗本草》、《健康新资源—玛卡》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等专著和教材8部。获中药材新品种1个,申请专利9项,已授权4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已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Phytochemistry、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和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等SCI期刊论文4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项目、协和青年基金、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重大协同创新项目等10余项。主持和参与中药一类、中药改剂型和化药仿制药等10余项新药研发工作,部分品种已进入临床或上市。
多年来基于药用植物亲缘学理论对毛茛科、芍药科、唇形科和无患子科等重要药用植物类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其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功效活性之间关系的揭示,自觉式发掘活性植物资源、有效组分和源头分子,为新药和保健食品提供持续动力,为挖掘新的药食资源作出了积极探索。率先开展了我国特有药用植物牡丹种子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和神经保护等活性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为牡丹种子/种皮的产品开发和牡丹资源综合利用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在健康中国的导引下,对我国民间传统保健茶(别样茶)进行了系统性整理和挖掘,对黄芩茶、苦津茶、木姜叶柯茶和青钱柳茶等物质基础和活性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丰富和发展我国茶饮资源、通过长期饮用茶饮防治慢性及代谢性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教育经历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生药学, Doctor, 2007-09至2010-07